編者按:5月28日,阿來首家授權《文化藝術報》連載2025年新書《大河源》。即日起,本報連載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阿來的全新長篇非虛構力作《大河源》。《大河源》是阿來為母親河作的深情傳記?!洞蠛釉础芬浴饵S河源傳》為題首發于《十月》雜志2025年第1期,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更名為《大河源》。阿來一路追溯黃河源頭,行走在高原,也行走在歷史和地質變幻的深處,為這片土地和我們的文明喚醒記憶、接續血脈。黃河,我們的母親河,在阿來筆下,我們再次看到她青春的樣貌,重新感知她的體溫和心跳。作品以地理地質層面國家重大考察的科學資料作參考,用詩性語言記述了黃河源區的自然景觀、地質變遷,探究了這片大地的文化記憶,呈現出自然與人文輝映的壯美景觀。
一叢鐮葉韭。是的,一種韭。葉片肥厚狹長,鐮刀一樣彎曲,因此得名。我品嘗它的葉子,有韭類辛辣的味道。這叢鐮葉韭一共開出了五朵淺黃色的花。更準確地說,是許多小花密集攢聚構成的五個直徑兩三厘米的花球。我伏地拍攝的時候,從廣角鏡頭里,看見了遠景中的河與山。河水西來,如這里的任何一條河流,恣意地在平曠的寬谷中漫流成許多條,交織又分離,分離又相匯,猶如婦人松散的發辮。因此地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詞:辮狀河流。
自由流淌的河流是美的,能流動時,就成溪成河,不能流動時,就匯集成洼,成泊,成湖。眼前這條河就這樣,一直漫流在我們所在的這座山腳下,被山腳的巖壁阻擋后,又慢慢轉出一個自然的弧形,繼續向東流淌,繼續在太陽下閃閃發光。
我望著河水,聞著鐮葉韭強烈的花香。
我見過牧民們在野外大塊煮肉時,揪一大把野韭的花球投入翻沸的肉湯中。也曾和他們一起盤腿坐在草地上,以刀為箸,大吃五六分熟的鮮肉,滿口皆是肉香與韭香。此時我想的是,那些生活于一千多年甚至更早前的墓葬中人,也用同樣的方法烹煮享用肥美的牛羊吧。
不用起身,只需要稍微移動視線,又看見了羽狀葉的豆科的草。在這樣的高度上,部分植物改變了生長策略,不是挺身向上,而是為了規避風寒,貼著地匍匐生長。開藍花的是黑蕊棘豆,開黃花的就叫黃花棘豆。現在,它們仍在開花,而一多半的花已經凋謝,生成了正在成熟的飽滿豆莢。
還有長在石縫中的一兩枝隱蕊蠅子草。它們把花蕊藏起來,包裹在球狀的閉合花瓣中,目的也是一樣,不使嬌嫩的生殖系統受到風寒的傷害。
拍攝它們。
細細地拍攝它們。鏡頭中,它們呈現形狀各個不同的葉與花,呈現不可思議的色彩,呈現演化之力造就的精巧構造。
拍攝時屏氣久了,在本就缺氧的地方免不了頭暈眼花。我仰身躺在山坡上大口呼吸。眼前藍空由虛幻而變成真切,靜默如淵,其深如海。
以前,古生物學家認為草在地球上的出現不會早于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但近年的研究表明,草早在80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之前,稱霸地球的植食性恐龍是以蕨類植物為主食??铸垳缃^后,哺乳動物才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間。以開花結籽為標志的兩性方式繁殖的草,大部分哺乳動物賴以生存的草,才真正綠滿天涯。哺乳動物的進化造成了人類的出現。人類出現的歷史短暫,從東非大裂谷發現的第一枚人類頭骨算起,不過兩百多萬年。從人類學會制作石器、陶器的文明算起,時間就更加短暫。即便如此,我們的歷史也有很多空白、很多遺忘。比如,眼下這些被盜掘殆盡的墓葬的主人是誰,我們就一無所知。這些墳墓被大規模盜掘的年代不很確切,但很近,“應該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20世紀八九十年代,窮怕了的中國人大量涌入黃河源長江源,瘋狂采挖黃金、瘋狂獵殺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動物,還加上對前人墓葬的瘋狂盜掘。
下山是從山的正面。
我們又來到了石墻環繞的空闊地面。陽光強烈,太陽能支持的放音裝置仍在不倦地念誦禱文。殘墻遺跡仍然沉默無語。我轉到碑的后邊,并用相機拍下碑文:
“莫格德哇遺址初步分析為唐代吐蕃墓葬,也有學者認為是古代白蘭國的遺跡。是我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遺址面積約2000平方米,墓址地面顯露出少部分殘墻、封土堆、壕溝等,地面散落著碎小瑪瑙、陶片等?!?/p>
就這么多嗎?就這么多。
在山上,殘墻未見,封土堆未見,見過一點壕溝的殘跡。這是不是說,這碑立起來后,此處還繼續遭到盜掘?
懷著復雜的心緒繼續上路?;旧鲜茄刂恿鞯淖呦?。
當然公路不會像河去繞那么多的彎。我們離開河流,越過了一道山脊。
從山口下去,已經是另外一個世界。依然是寬谷,但越往北走,便顯得更干燥一些。
這一地區,俄國一位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曾在一百多年前的冬天走過。讀過他的書:《蒙古與唐古特地區》。書的副標題是“1870—1873年中國高原紀行”。他的行程從蒙古穿河西走廊越青海湖進入柴達木盆地,再越過布爾汗布達山進入黃河源頭的廣闊地區。此時,布青山已經在南邊,我們來到了布爾汗達山系跟前。
與普氏當年的由北向南的行程相反,我們是從南往北。
這里已經不屬于黃河流域。這里的河是流往柴達木盆地的,與其他發源于青海高地的河匯流后,一起奔向北邊的柴達木盆地,然后,消失于茫茫戈壁之中。地理學上,這樣的河流叫作內流河。因地得名,就叫作柴達木河。
行經過這里的普熱瓦爾斯基寫道:“總的來說,山脈的南坡比北坡略為肥沃:這里的溪流更多,周圍有些水草,形成類似草灘的樣貌?!?/p>
“再往南,是黃河與長江源頭地區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p>
這一周多時間,我都在溯黃河而上,位置就在這些山系之間。普氏還說到了一個大湖,托索湖。他寫道:“托索湖就在這兩者之間?!?/p>
(未完待續)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責 編 | 孫 夢
審 核 | 張建全
終 審 | 張嘉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