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4日,正值美國獨立日,特朗普在華盛頓紀念碑廣場簽署“大而美”法案,現場上演了一場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空中秀”——3架B-2隱形轟炸機、6架F-22和12架F-35戰機組成的編隊低空掠過,引擎轟鳴與民眾歡呼交織,成為這場立法儀式的“特殊注腳”。然而,在這看似彰顯國力的場景背后,是美國國內經濟政策的重大轉向,以及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潛在震蕩,尤其與同日印度向WTO通報擬對美征收報復性關稅的舉措形成微妙呼應。
軍事符號與經濟法案的捆綁亮相
此次美軍尖端戰機編隊助陣并非偶然。特朗普在簽署儀式上直言:“這些鋼鐵雄鷹證明,美國有實力守護經濟繁榮。”據五角大樓官員透露,此次行動耗資約230萬美元,涵蓋戰機燃油、維護及人員部署成本,創下美國國內法案簽署儀式的軍事展示規模紀錄。軍事專家指出,B-2每架造價21億美元,F-22和F-35單機成本分別達1.5億美元和8000萬美元,用如此昂貴的“空中儀仗隊”背書經濟法案,實質是將軍事威懾與政策推行綁定,傳遞“美國利益優先”的強硬信號。
這種高調展示與印度同日的行動形成鮮明對比。就在特朗普簽署法案的兩小時前,印度正式向WTO提交報復性關稅清單,針對美國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舉措反制,計劃對美國almonds(杏仁)、核桃等農產品加征20%關稅。印度商務部聲明中特別提及:“反對任何以強權裹挾貿易的行為”,暗指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
“大而美”法案的雙重效應
該法案核心內容包括:將企業稅從21%降至18%,延長個人所得稅減免期限,設立總額1200億美元的制造業回流基金。特朗普宣稱這將“讓美國工廠重新轟鳴”,但國會預算辦公室測算顯示,未來十年該法案將使聯邦赤字增加4.7萬億美元,遠超2017年減稅法案的影響。
對美國本土而言,短期利好集中在軍工復合體與大型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當日上漲3.2%,該公司正是F-22和F-35的主承包商。法案中特別包含對國防工業的采購補貼條款,預計未來五年將新增800億美元軍事訂單。但中小企業卻憂心忡忡,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調查顯示,67%的小企業主認為減稅紅利將被原材料漲價抵消,而美元可能因赤字擴大貶值的預期,已導致進口成本上升3.1%。
全球貿易的連鎖反應風險
印度的報復性關稅計劃已顯露出第一波漣漪。2024年美國對印汽車零部件出口額達42億美元,印度擬征稅的產品清單恰好覆蓋其中63%品類。更值得關注的是,印度作為美國杏仁最大進口國(年采購額15億美元),加征關稅將直接沖擊加州農業帶,而該地區正是2024年大選的關鍵搖擺區。
在更遠的維度,戰機編隊所象征的“硬實力”正加劇全球貿易的不信任感。歐盟貿易專員在社交媒體上質疑:“用轟炸機推銷的經濟政策,能帶來公平貿易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則表示,已注意到法案中針對“外資敏感技術企業”的歧視性條款,將保留采取對等措施的權利。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預測,若“大而美”法案引發連鎖報復,全球貿易增速可能從當前的2.8%降至1.9%,相當于抹去3200億美元的全球GDP增量。
隱形的對抗與未知的天平
當B-2的黑色機翼掠過國會山時,特朗普或許未曾留意,印度駐美大使正將報復性關稅清單副本遞交WTO駐華盛頓辦事處。這場交織著戰機轟鳴與關稅清單的博弈,折射出全球經濟秩序的深層裂痕——美國試圖以“軍事-經濟”雙重優勢重塑規則,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則在WTO框架下尋求制衡。
7月9日將是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的截止日,也是觀察美印博弈的關鍵節點。正如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艾米麗?瓊斯所言:“F-22的超音速巡航無法掩蓋貿易赤字的隱憂,B-2的隱身涂層也遮不住全球供應鏈的焦慮。”這場由法案簽署引發的風波,才剛剛拉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