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爭議的川普版《大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在磕磕絆絆中,總算在參眾兩院投票通過,并已由川普總統簽署生效。這項關于稅收和支出的法案在美國媒體上還有另外一個常用的名字,叫做Megabill,直譯過來就是“巨大的賬單”。該法案全文1000來頁,稱為“巨大”名副其實。
錢的問題永遠是一個組織最核心的問題,怎么掙錢、給誰花錢的綱領性文件自然備受矚目。比如《紅樓夢》,就花了很多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賈府的收入開支,太太、姨娘、各級丫頭的工資各是多少,各種工程的油水在哪。
網上解讀大美麗的文章、視頻很多,我還是先上白房子官網看看咋說的。有幾個月沒上他家官網,發現它改版了,首頁還更新了不少圖片、視頻,白白胖胖的華裔通訊主任干活都干在明處,領導看得見。
跟大美麗法案有關的新聞有幾條,有些可以從標題上看出來明顯傾向,比如:
譯為“參議院民主黨人投票反對低稅收、高工資、國家安全(主要指邊境管控等移民問題)等內容”。反過來理解就是,大美麗法案的賣點是“低稅收、高工資、國家安全”。
除上述幾點之外,川總團隊自己宣傳的大美麗亮點還有:
1.幫助需要醫療補助(Medicaid)的美國公民(老弱病殘孕等)獲得補助;
注意此處措辭是美國公民。
2.改革航空管制,使其更加現代化;
美國今年上半年空難增多,或許確實有必要升級一下航空管理系統。
3.改革國防,升級海岸警衛隊,資助“金穹”天基導彈防御系統;
川普對金色的喜愛處處可見,從香水、手機到導彈防御系統都是明晃晃的金色元素,具有80年代萬元戶式審美。
4.給家庭農場稅收優惠;
不確定這個群體跟紅脖子有多大重合。
5.能源自主,減少美國對外國的能源依賴;
也就是說,川普認為傳統能源比新能源更加“自主”,所以法案向傳統能源產業傾斜。
6.改善支出??上鳒p2萬億美元赤字,并避免了“拜登綠色新騙局”的數十億美元的浪費。
所謂的“拜登綠色新騙局”,指的是拜登的清潔能源政策。
任何政策都有受益和受損群體、長期和短期效應。我在此簡單歸納一下大美麗的主要政策影響,并談談我的看法。由于網上數據分析很多,本文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不聚焦數據。
1.總的來說,該法案延續了共和黨一貫的小政府、低稅收、少干預的理念,但具體條款中又有鮮明的定向引導特征,對特定的人群/行業/產業模式存在利好/利空效應。
這項法案在參眾兩院投票過程中,支持和反對票都接近1:1,說明法案并非明顯的合理或不合理,或者說,可以理解為受益和受損的力量勢均力敵(這里不是指人數,需要加上權重)。另一方面,這種正反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一般都代表巨大的不確定性,比如2016年英國脫歐全民公投,贊成與反對票為52:48,使得公投的后續影響產生了長期爭議。
2.鼓勵生產投資。
為了鼓勵制造業回流,對企業新增制造設備實行稅收抵免(有效期至2029年1月,也就是懂王這個任期結束前)。特別提出為在美國投資的半導體企業提供稅收抵免,說明半導體、芯片產業在川普政府的戰略布局中具有很高的優先級。
另外得到稅收優惠的還有小企業、醫生律師這類群體開辦的合伙企業(診所、律所等)。
上述政策皆為刺激經濟的措施。
3.為高收入者、超時勞動提供更多的稅收優惠。
個人所得方面,高收入群體減稅額的絕對值是低收入者的好幾倍。(結合上面一條,是不是醫生律師這幫人受益了兩次呢?)這也是被廣為詬病的“劫貧濟富”的由來。
“劫貧濟富”的主要理論基礎是“滴涓效應”,也就是富人通過雇傭、消費等市場機制,將財富流動到底層。但實踐表明,滴涓的效果遠不如向富人傾斜的作用大,刺激富裕端會繼續加大本已巨大的貧富差距。近年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科技進步,互聯網會產生巨大的頭部集聚作用。
此外,加班費和小費免稅,利好熱愛辛勤工作的牛馬。
4.收緊醫療補助,對此附加了更加嚴格的條件。
比如,法案對無殘疾的成年人提出了工作要求,參議院版本的法案還要求子女在15歲以上的成年人每月工作或做志愿者80小時以上,才能領到醫療補助。
結合上一條鼓勵大伙加班,這些都體現了共和黨希望群眾“自力更生”、“不養懶人”的傳統理念。但這里有個問題,美國社會能否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很多時候不是群眾不想工作,而是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
全球化讓美國制造業工作大量流失到發展中國家,AI的興起、工業自動化又在迅速取代大量白領、藍領崗位。目前新產業形態并未創造出足夠的工作數量來彌補流失的崗位損失,并且舊產業工人在年齡、技能上都不占優勢(參考中國90年代的下崗工人)。在科技飛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人類的適應速度很難跟上社會的形變,失業很大部分是結構性的。川普政府希望通過鼓勵制造業、多干活減稅、不工作沒醫保等等一套組合拳把群眾都忽悠起來去勞動的想法,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
5.取消清潔能源(風能、太陽能)的稅收抵免,更倚重傳統化石能源。
清潔能源和傳統能源之爭表面上是科學問題,但實質上是披著科學外衣的利益之爭。普通人不懂技術,很難判斷哪邊的科學家說的對。我自己瞎猜的結論是,化石能源穩定、可持續、成本低,目前其他新能源都無法取代它。但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用完了就沒了。本來指望地球上的用完再去其他星球上開采,但馬斯克最近撂了挑子,賭氣不去火星了,那么外星能源也指望不上,新能源還是需要繼續研發。川普喜歡說拜登的清潔能源政策是騙局,重點不在清潔能源,還是為了習慣性懟懟拜登。
6.提高聯邦債務上限。
美債問題是老生常談了。我把美債比作一輛自行車,只要騎起來就不會倒,轱轆停了才會倒。所以美債是永遠不用還(本金)的,但前提是永遠有人愿意借新的。這需要:1.美元一直保持國際貨幣地位,起碼讓大家認為如此;2.好歹把利息糊弄上,這個應該不難。
化債本身是個神學問題,債務因為不需要還,誰也不知道上限應該在哪里,都是估摸著來。既然自行車能騎就倒不了,那么目標定為四年內(懂王任期)轱轆還能轉就可以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美債上限一點毛病都沒有,何況也沒有其他解決方案。
7.還有一項值得提上一筆的政策,是提高兒童稅收抵免額。
如果有可能存在一項比錢更本質的問題,那只會是人口問題。生育率下降是世界性難題,全球所有國家都面臨這個問題,無一例外。現代化生產方式、生活理念必然造成生育率下降,這個問題無解。提高一點兒童稅收抵免額,在鼓勵生育方面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算是共和黨對“傳統家庭價值”表個姿態。
如果把這條跟川普對移民的態度結合起來看,就更有點意思了(就算我過度解讀吧)。人口作為資源,要增加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自己生產(鼓勵生育)、二是掠奪別人(鼓勵移民)。古代戰爭勝利者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掠奪人口。美國兩黨對移民的態度,可以簡化理解為人口路線之爭:靠自己生,還是靠別人生。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大美麗法案,那我會選用“偏傳統”這三個字。不管是產業導向、能源路線,還是對資金、人口的政策引導,都更沿襲了傳統理念,而非迎合、引領更加風云激蕩、瞬息萬變的科技與社會變遷。作為立法文件的法案,大美麗有些政策有時效,有些是永久性的,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美國民眾的生活、社會形塑,甚至其影響外溢到他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