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1日,參議院里以51比50的投票結果,通過特朗普提出“大而美” 法案。
誰能想到,第二天馬斯克就跟特朗普撕破臉了。一個要另起爐灶,一個威脅要趕人出境。在這個節骨眼上,民主黨老將奧巴馬重出江湖,也對特朗普展開了批評。
馬斯克這次玩真的?奧巴馬突然冒頭又想干啥?
作者-水
驚險!一票定乾坤
"大而美"法案的投票現場,簡直就像一場政治版的《速度與激情》。51票贊成,50票反對,這個數字看著就讓人心跳加速。
要不是副總統萬斯在最后關頭投下那關鍵一票,整個共和黨的立法議程都得涼涼。
這個法案到底有多要命?說白了就是一場"劫貧濟富"的游戲。表面上是延長減稅政策,實際上是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收入最高的20%家庭每年能多賺5700美元,而最底層的20%家庭反而要損失700美元。這賬怎么算都不對勁啊。
更狠的是,法案直接砍掉了新能源補貼。從今年9月30日開始,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沒了,風能和太陽能項目的補貼也大幅縮水。這不是明擺著要斷人財路嗎?特斯拉一年就得損失12億美元,相當于2024年營收的17%。馬斯克能不急眼嗎?
民主黨那邊早就炸鍋了,參議員克里斯·墨菲痛罵這是"從饑餓孩子口中奪食",話雖然重了點,但也不是沒道理。畢竟這法案還要再給聯邦債務加上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早就突破36萬億了,相當于GDP的122%。這么玩下去,美元霸權都得動搖。
投票一結束,大家還沒來得及消化這個結果呢,更大的瓜就來了。
馬斯克特朗普互懟大戲
這個更大的瓜,就是馬斯克跟特朗普徹底撕破臉了。
兩人之前那點"兄弟情誼",在利益面前瞬間蒸發。馬斯克在推特上連發數十條推文,罵共和黨是"豬黨",還貼出匹諾曹的圖片諷刺議員是"騙子"。這話說得,比網友還要毒舌。
特朗普也不是吃素的,他先是陰陽怪氣地說馬斯克"靠政府補貼發家",然后直接撂狠話:要么老實點,要么"滾出美國"。這招夠狠的,直接戳中了馬斯克的軟肋。
說起來也挺諷刺的,馬斯克1995年拿著學生簽證來美國,結果還沒拿到工作許可就開始創業了。
2005年的法律文件顯示,他當時承認"沒有合法權利留在美國"。雖然后來通過投資移民拿到了美國國籍,但特朗普要是想找茬,這些"黑歷史"都能拿出來說事。
更要命的是,馬斯克的SpaceX每年承接約220億美元的聯邦合同,特斯拉通過出售碳排放權每年獲利20億美元。這些都在特朗普的"制裁清單"上。真要動真格的,馬斯克的商業帝國瞬間就能被掏空一半。
但馬斯克也不是好惹的,他直接在網上發起"全民公投",問網友是否支持他"另建新黨"。結果24小時內就有超過100萬人投票支持,搞得共和黨內部人心惶惶。
這招夠狠的,直接威脅要分裂共和黨的票倉。
馬斯克代表的是全球主義和科技精英,特朗普代表的是民族主義和傳統勢力。在"美國優先"的框架下,這兩股力量已經無法共存了。
政客們在臺上吵得不可開交,可臺下的老百姓早就看不下去了。畢竟,真正受罪的還是咱們這些普通人啊。
誰在為這場鬧劇買單
說到底,這些政客折騰來折騰去,受苦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大而美"法案的真實面目,就是一場精心包裝的財富轉移游戲。表面上說是要刺激經濟,實際上是要把窮人口袋里的錢掏出來,塞進富人的保險柜。
具體怎么個掏法?簡單粗暴。法案大幅削減醫療補助、食品券等社會福利,同時給企業和富人減稅。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分析顯示,這么搞下去,到2034年美國無保險人數將增加1200萬,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老百姓的日子本來就不好過。疫情這幾年,通脹像脫韁的野馬,房價、油價、食品價格輪番上漲?,F在好不容易有點喘息的機會,結果政府又要割韭菜。這讓人怎么活?
更氣人的是,這些政策的制定者們,一個個都是身家過億的精英。他們住著豪宅,開著豪車,根本不知道普通人為了每個月的房租有多發愁。
卻偏偏要裝出一副"為民著想"的樣子,實在是諷刺。
新能源產業的工人們更是直接受害者,特斯拉、福特、通用這些車企,都在考慮裁員減產。風能和太陽能項目的取消,意味著數十萬個工作崗位面臨威脅。
這些藍領工人,本來就是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現在卻要被他親手推向失業的深淵。
美國的中產階級已經被掏空了,這次的法案,無異于在傷口上撒鹽。普通家庭的醫療費用會上升,教育支出會增加,而收入卻在實質性下降。這樣的政策,怎么可能得到民心?
民主黨抓住這個機會,發起了"保衛醫療補助"抗議活動。他們把法案比作"給億萬富豪的禮物",雖然有政治炒作的成分,但說的也不算錯。
就在這亂成一鍋粥的時候,一個老熟人突然跳出來了。
奧巴馬出手
奧巴馬這次出手,絕對不是心血來潮。
這位63歲的前總統,已經很久沒有這么高調地批評現任政府了。但這次不同,他直接點名批評特朗普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決定,稱這是"對美國價值觀的背叛"。話說得相當重。
美國國際開發署成立于1961年,每年管理超過30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醫療、教育和救災項目。特朗普政府以"效率低下"為由將其解散,直接導致1200萬艾滋病患者面臨斷藥風險,非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可能飆升。
奧巴馬的算盤其實很清楚,民主黨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在立法和司法領域屢遭挫敗?,F在急需要一個有分量的人物來重塑話語權,為2026年中期選舉布局。奧巴馬就是那個最合適的人選。
更絕的是,奧巴馬還拉上了前總統小布什發表聯名聲明。這種跨黨派的合作,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相當罕見,兩人想要凝聚中間選民的意圖很明顯。
這背后反映的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深刻轉向,特朗普政府將對外援助預算削減40%,轉而要求受援國"用貿易換援助"。這實質上是將援助工具化,完全服務于"美國優先"戰略。
而奧巴馬強調"USAID是美國軟實力的象征",試圖挽回美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這種分歧的本質,是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較量,也是美國霸權衰退期的必然陣痛。
政治觀察家們認為,奧巴馬的復出標志著民主黨"反攻"的開始。他們不再滿足于被動挨打,而是要主動出擊,爭奪話語權。這對特朗普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消息。
當"大而美"法案在國會闖關、馬斯克面臨驅逐威脅、奧巴馬重出江湖,美國正經歷一場系統性政治地震。減稅政策加劇貧富分化,權力與資本的對抗撕裂社會共識,外交政策的轉向削弱國際影響力。這一切,都在預示著美國將進入一個更加動蕩的時代。
美國這盤棋,現在是越下越亂了。接下來還會發生什么,咱們只能繼續看戲了。
結語
講真,看完這一出,我有點哭笑不得。美國這些政客啊,表面上為了國家,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那點利益。馬斯克也好,特朗普也罷,包括奧巴馬,誰不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盤?
可最讓人心疼的,還是那些普通老百姓。稅收高了,福利少了,工作難找了,生活更難了。政客們在臺上演戲,臺下的人卻在真正地受苦。
你覺得這場大戲還會怎么演下去?美國這樣折騰,最后會不會把自己給折騰散了?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