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程序員老周,曾因手抖被同事調侃“咖啡喝多了”,直到連鍵盤打字都頻繁出錯、簽字時名字歪扭成一團,才確診為特發性震顫。四處求醫無果后,他抱著最后希望找到了盛大夫,開始嘗試中醫,喝了2個月湯藥,竟能穩穩拿起鋼筆寫方案——震顫不是“絕癥”,中醫調理藏著轉機!盛勁強大夫預約電話15795480407
一、中醫揭秘:手抖背后的“內風”作祟
特發性震顫在中醫里屬“顫證”“振掉”范疇。《證治準繩》記載:“顫,搖也;振,動也;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 中醫認為,手抖的根源多與肝、腎、氣血失調有關:
肝風內動:肝主藏血,肝血不足或肝郁化火,就像“風箱沒了潤滑油”,引發肢體震顫;
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腎虛則筋骨失養,導致手抖加重,尤其在寫字、拿筷等精細動作時明顯;
氣血兩虛:氣虛推動無力,血虛濡養不足,雙手如同“斷了線的木偶”,不受控制地抖動。
二、中藥湯劑如何“止顫”?三類患者親述好轉經歷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盛大夫針對不同證型開出“專屬藥方”:
肝陽上亢型:情緒激動時手抖加劇,面紅口苦。用天麻、鉤藤、石決明等平肝潛陽,32歲的教師林女士服藥 1 個月,板書時手抖幅度減小,能流暢寫完一整節課。
氣血兩虛型:手抖伴乏力、面色蒼白。黃芪、當歸、熟地等補氣養血,48 歲的財務人員劉姐喝藥2周,算賬時握筆穩了,對賬效率提高不少。
肝腎陰虛型:手抖且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白芍、阿膠、龜板等滋陰息風,退休教師陳老堅持 3 個月,不僅手抖減輕,連多年的失眠也改善了。
三、止顫“黃金搭檔”:喝對藥+做對事
服藥有講究:湯劑溫服,脾胃弱的人飯后半小時喝;
日常小妙招:每天練習“握球功”(雙手握虛拳,反復松緊),搭配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幫助放松肌肉;
情緒管理:緊張焦慮會加重震顫,試試冥想、深呼吸,保持心態平和。
臨床數據顯示,堅持中醫治療3個月以上的患者,75%手抖頻率降低,60%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提升。如果你或家人正被手抖困擾,別再默默忍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