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美貿易領域突傳重量級消息。多家美媒披露,美中兩國已就關稅問題達成一項框架性安排:美國對中國商品擬征收30%的關稅,而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降至10%。這種明顯的不對等待遇,瞬間引發(fā)全球市場的高度關注。
這一結果背后是數月博弈的短暫休戰(zhàn)。2025年5月中美初步達成貿易休戰(zhàn)協(xié)議后,談判一度因美國出口管制和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問題陷入僵局。直至6月底美國財長貝森特等官員在倫敦與中方高層展開磋商,才在原有基礎上形成突破。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隨后證實,中國已承諾在協(xié)議框架下對美供應稀土,美方則取消相關反制措施。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資料圖)
看似平靜的表象下,全球供應鏈暗流奔涌。5月份中國稀土磁鐵出口量遭遇腰斬式下滑,從4月高位驟降至1238噸,尤其對美出口幾乎停滯。這些對汽車制造與國防工業(yè)至關重要的材料突然短缺,讓各國如坐針氈。印度火速推出國內稀土生產激勵計劃,擬投入超100億盧比;日本、越南也成為印度尋求替代來源的緊急選項。
貿易火苗已然燒向美國的傳統(tǒng)盟友。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良圣在赴美談判前強硬表態(tài):日本“絕對無法接受”美國25%的汽車關稅。數據佐證了其立場——日本車企在美國本土年產量達330萬輛,遠超對美出口量137萬輛。歐盟工業(yè)事務主管塞喬納更直接警告,若美國堅持保留10%基準關稅,歐盟將采取“再平衡措施”反制。韓國產業(yè)部長呂翰九則在華盛頓緊急請求美國對韓豁免關鍵關稅。
華盛頓(資料圖)
諷刺的是,美國揮舞的關稅大棒正迫使本國企業(yè)向中國轉移。Cocona這家依賴高端紡織材料的美國企業(yè),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風暴中遭遇重創(chuàng)。其CEO鮑曼直言,中國完善的紡織供應鏈“全球無可匹敵”,公司正加速將核心原料生產環(huán)節(jié)遷至中國。“為了一個虛幻的目標讓企業(yè)承受損失,這太荒謬了。”鮑曼的抱怨點破現實——除非美國消費者愿為“回歸本土”支付高溢價,否則制造業(yè)回流只是空談。
特朗普政府將其貿易戰(zhàn)宣傳為推動跨國企業(yè)放棄中國,從而迫使工廠遷回美國的一種手段。然而,Cocona這家在全球擁有20名員工的小企業(yè)的經歷證明,關稅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迫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業(yè)務轉移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國。
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資料圖)
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中揭示了關稅的另一重代價:他明確預測第三季度關稅將推高美國通脹。盡管商界此前通過拋售庫存延緩了價格傳導,但6月、7月數據或將顯現壓力。鮑威爾坦言通脹實際影響仍存“高度不確定性”,美聯(lián)儲處于焦慮的觀望中。
這場30%對10%的不對稱關稅安排,表面是兩國博弈的休止符,實則是全球供應鏈深度重組的發(fā)令槍。當美國企業(yè)為避稅而東遷,盟友為自保而合縱連橫,普通消費者默默承受通脹賬單,這場“勝利”背后的得失早已超出華盛頓的預期。貿易戰(zhàn)沒有真正的贏家,只有產業(yè)鏈在撕裂與重構中付出的真實成本。關稅數字的增減背后,一場靜默的經濟秩序變局正悄然加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