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烏前線突然戰爭進程突然加速。據環球時報及多家媒體報道,6月末,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多座城市遭遇大規模導彈與無人機襲擊,多條戰線出現崩潰跡象。
俄羅斯一邊打出戰爭爆發以來最猛烈的一輪空襲,一邊放話“愿意恢復談判”,這場節奏突變背后,顯然展示了俄方的戰術和決心,與以往“和談意愿”不同的是,這更像是一場以戰逼和。
消息指出,本輪俄軍空襲范圍極廣,火力密度極高,重點打擊目標是彈藥庫、軍工廠、輸電網等烏克蘭后勤命脈。據烏官方披露,僅6月28日夜間,超40枚巡航導彈與50余架無人機蜂擁而至,多個城市的供電、供油系統陷入癱瘓,烏軍反擊火力明顯減弱。
與此同時,克里姆林宮卻罕見釋放“愿意啟動第三輪談判”的信號,甚至提出條件,烏克蘭必須“接受當前戰場現實”,即默認俄羅斯對四個烏東州的控制。俄方策略很明顯,那就是打給你看,談給世界聽,實則在戰場上逼你坐下。
而這波操作之所以有效,是因為烏克蘭的軍工與彈藥體系,已經難以為繼。
澤連斯基現在最怕的,不是戰損,而是“打不動了”。
烏克蘭國防工業早已疲憊不堪,戰時自給率嚴重不足。據英國國防部估計,烏軍當前炮彈消耗量的近70%依賴外援。西方國家雖然陸續承諾補給,但到貨速度極慢。歐盟300億歐元的援助方案至今仍在審批流程中,而美國“愛國者”系統的追加交付更是一拖再拖。
不過,這倒不能說是歐洲完全不想支援烏克蘭了。在歐洲,對于援烏一事的態度,各國正在不斷變化。
但不管是支持還是不支持,擺在歐洲面前的事也很現實,歐洲軍工系統難以滿足烏軍需求,尤其在防空系統、精確制導武器等高端裝備上,產能長期跟不上消耗,這進一步動搖了歐洲的支持。
俄軍轟炸后,澤連斯基第一時間就緊急奔赴歐美尋求支援。
但毫無意外,美歐還是老樣子,態度“你推我等”含糊其辭,面對俄羅斯的猛攻,烏克蘭還得面對“既等不到,也造不出”的尷尬局面。
不過有意思的是,以往,烏克蘭都在望向美國,試圖從西方搞來先進裝備,但隨著印巴沖突的意外爆火,中式裝備也成為了外網上一個熱點話題。
裝備確實缺,武器確實差,但只要沒和談,仗就得打,這該咋辦?
于是,在這場援助真空期,烏克蘭一些軍方與智庫人士開始“旁敲側擊”提及中國制造。
事實上,我們近年來在軍工領域的技術積累與產品外銷早已引起全球關注,尤其在無人機、電子戰裝備、反坦克系統等領域展現出極高性價比,甚至在反無人機等領域,中方也有著無法替代的優勢。
盡管中方堅持對烏危機“不軍援、不參戰”的立場,但事實是,澤連斯基政府內部確實出現了“希望獲得中國裝備”的聲音。
據烏克蘭《防務快訊》報道,有議員提出“在第三國渠道采購中國產戰術裝備”的建議,試圖繞過政治阻力。雖然這一動議暫未官方化,但足以說明澤連斯基在“西方不力”時,正在尋找一切可能的生存縫隙。但至于我們買不買,那就是另說了。
縱觀俄軍最近的戰略,俄方如今不再玩“持久戰”,而是用密集火力逼近烏克蘭戰略底線。澤連斯基一方面加緊向美歐催要援助,另一方面不得不開始關注更廣泛的軍備來源。在戰爭節奏加速、軍工體系崩潰、外援遲緩的三重壓力下,烏克蘭面對的選擇越來越少,主動權正在快速流失。
戰爭不會因談判而結束,只會因實力的對比發生變化。接下來,決定戰局的,很可能不是某一場勝利,若烏軍無法補充新血液,烏克蘭能否再“扛過這個夏天”都是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