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二炮領導班子調整,李水清被調去擔任司令員。
對于二炮的工作,逐漸了解,經常“耳聞目睹”導彈核武器的打擊精度,核爆當量等戰標術語。可并沒有真實感受到它的威力。因此希望到新疆羅布泊核爆試驗場區視察一番,看看當年試驗的威力有多大。
1980年,他決定到試驗場看看,自己是野戰軍出身,可在六十年代并沒有參與過核試驗和導彈發射,對這種被稱為“比一千個太陽還亮”對高技術尖端武器威力缺乏直觀感受,許多話講不到點上。這才下定決心到現場看看。
可以毫不夸張來說,二炮的領導班子里大多數都沒有參加過核試驗,作為二炮領導,有些人的想法與李水清一樣。可有人說核爆現場至今還有很強的核輻射殘留,對身體不利,建議看紀錄片的辦法代替。
李水清表示:看電影能和親臨現場相提并論嗎?自己本來就是外行出身,不去主動學習,對自己部隊使用的武器一竅不通,指揮打仗誰服氣?
二炮司令部在北京,羅布泊在幾千公里之外,本身路程就很艱辛。本來想著坐飛機去,李水清表示上級不一定會同意,還是坐汽車去為好。
從北京坐火車先抵達烏魯木齊,見到軍區司令肖全夫,得知李水清的來意后,表示交通不方便,而且路口很差。從烏魯木齊坐汽車到馬蘭起碼一周時間,這一去2000多公里,一般人受不了,到時候真要把你這把老骨頭架子礅散了,我可不負責。這顯然是玩笑話。
肖司令員讓軍區副參謀長陪同一起前去,坐著幾輛吉普,經過一周時間抵達后,到多個核爆現場查看,核爆殘留輻射確實在報警,可他沒有理睬,聽取基地到介紹。
李水清第一次感受到核爆帶來的威力,過去只是聽過,雖然核爆時沒有在現場,可核爆中心十多公里的建筑夷為平地,仿佛曾遭受小行星撞擊一樣。
有了這次實地視察的經歷后,作為國之利器的二炮讓李水清更覺得分量不輕。對部隊的發展建設緊抓不放,要求專門組織各級軍銜部門和有關專家論證,拿出提高各導彈團特別時大型號不對獨立發射能力,規劃對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的目標方法等,明確每年達到的指標,貼近實彈發射要求。
自1966年成立后,二炮作為技術兵種是國之利器,如今的地位更是日益凸顯,成為戰略火箭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