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枚美制ATACMS導彈呼嘯而至,將一座鋼筋混凝土掩體化為廢墟。
當煙塵散盡,俄海軍副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少將與十幾名高級軍官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這個夏日午后。
這位年僅43歲的海軍將領,三個月前才被普京親手提拔為海軍副司令,肩扛指揮俄海軍步兵部隊的重任。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街頭,民眾自發在他肖像前獻花悼念,這些鮮花倒逼著克里姆林宮不得不公開承認他的死訊。
戰場新星,普京愛將的隕落
古德科夫的履歷堪稱俄軍中的“火箭式晉升”。從太平洋艦隊第155海軍步兵旅旅長到海軍副司令,他只用了三年時間。普京親自簽令提拔,授予他俄羅斯英雄稱號,將其視為俄軍未來棟梁。
這位光頭將軍的作戰風格強硬而高效。他率領的第155旅雖被烏方宣稱“被全殲重編八次”,卻始終活躍在戰場最前沿——從基輔郊區到馬里烏波爾鋼鐵廠,從阿夫迪伊夫卡絞肉機到武赫萊達爾戰場。
俄著名軍事頻道“羅曼諾夫之光”評價:古德科夫是軍中少數敢向上級講真話的指揮官,絕不掩飾戰場實況。在等級森嚴的俄軍體系里,這種特質尤為珍貴。
當俄軍籌備蘇梅方向大規模攻勢時,古德科夫坐鎮庫爾斯克州科列涅沃指揮所。五萬俄軍已在蘇梅前線完成集結,形成對烏軍三倍兵力優勢。戰局關鍵時刻,這位海軍將領卻出現在遠離海洋的陸地戰場——俄烏沖突中,俄海軍步兵已被當作普通陸軍消耗。
斬首名單,將軍墳場的新墓碑
古德科夫之死不是孤立事件。俄烏沖突三年間,已有12名俄軍高級將領被“斬首”。烏克蘭宣稱擊斃20余名俄將軍,莫斯科承認其中10人。
去年12月,基里洛夫中將在莫斯科梁贊街散步時,被路邊汽車炸彈炸得粉身碎骨。炸彈當量精確控制在200克TNT,刺客顯然在附近實時監控。
今年4月,俄軍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副局長莫斯卡利克中將剛出家門,就被偽裝成禮物的炸彈撕碎。事后查明刺客僅獲酬1.8萬美元。
半年內,俄軍折損兩名中將加一名少將,頻率直逼戰爭初期。更令俄高層膽寒的是,這些襲擊都發生在俄羅斯本土腹地。一個月前,“蛛網行動”中128架烏克蘭無人機深入俄境,重創多個空軍基地的戰略轟炸機群。
170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俄安全機構至今未能摸清:究竟潛伏著多少烏克蘭特工?又有多少俄羅斯人暗中同情烏克蘭?
指揮危機,普京的兩難抉擇
古德科夫陣亡不僅是個體悲劇,更重創俄軍戰略規劃。他負責的“旅改師”項目計劃在2025年將5個海軍步兵旅升格為師級單位。隨著核心人物消失,這項擴軍計劃可能大幅推遲。
俄海軍陸戰指揮人才本就青黃不接,古德科夫之死更造成人才斷層。當俄軍試圖在蘇梅方向打開局面時,前線突然失去關鍵指揮官,攻勢節奏必然受阻。
普京面臨殘酷抉擇:要么徹底改革軍隊指揮文化,建立現代化遠程指揮體系;要么繼續承受高級將領不斷陣亡的代價。
改革需要時間與金錢——俄國防預算已飆升至GDP的6.3%,創蘇聯解體后新高,每發射一枚“口徑”巡航導彈需多賣30萬桶原油填補財政黑洞。不改革則是慢性自殺,按當前“斬首”頻率,俄軍將領庫存恐將告急。
海參崴街頭,古德科夫的肖像被鮮花環繞,這位“敢講真話”的將軍之死,意外成為俄羅斯軍民情緒的宣泄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悼念潮水般涌來,倒逼著克里姆林宮不得不公開承認損失。
俄烏戰場已成將軍墳場,三年間至少12顆將星隕落。當俄軍高層會議仍在沿用“人肉中繼站”模式時,烏軍的“傳感器-射手”致命鏈條已完成AI驅動的死亡閉環。
普京站在傳統與變革的十字路口:繼續讓將軍們前出指揮?俄軍將領庫存在信息化斬殺鏈前還能支撐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