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的領域,公平、公正、公開本應是最基本的原則,然而在現實中,卻偶爾會出現一些令人質疑的情況。2023年,包頭市委講師團的人才引進工作就引發了軒然大波。當時,該單位的這次人才引進被舉報存在違規行為,這一舉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相關部門迅速介入調查,為了保證調查的準確性和公正性,也為了避免在調查期間可能出現的更多問題,此次招聘不得不被緊急中止。
時光匆匆,兩年的時間悄然過去。到了今年,包頭市委講師團重啟了這項招聘工作。然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此次入圍復試的人員與兩年前那次被舉報違規招聘時入圍復試的人員竟然完全一樣。這就好比一場比賽,參賽選手在出現問題暫停之后,再次比賽時還是原來那幾個,這不得不讓人產生諸多疑問。而且,此次招聘還將年齡限制相應增加了2歲。這種看似平常的年齡限制調整,在這樣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刺眼,也太不避嫌了。
我們不禁要追問,兩年前那次被舉報存在違規行為的招聘,相關部門是否進行了深入且徹底的調查?如果查實存在違規行為,那么涉及其中的相關人員是否得到了應有的處理?在很多類似的事件中,存在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那就是調查處理往往是“自己調查自己”。這種內部調查機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便于獲取信息,但卻缺乏足夠的外部監督和制衡。
當違規行為的調查和處理都在內部進行時,就很容易出現官官相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況。一旦違規行為不被嚴肅處理,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會讓違規者覺得有機可乘,從而縱容更多的違規行為發生。這不僅破壞了招聘的公平性,也損害了政府部門在民眾心中的形象。
從此次包頭市委講師團的招聘操作來看,似乎有一種“鐵了心”要把這三名入圍復試的人員招進來的感覺。難道這三人真的是特殊人才,講師團沒了他們仨就不行嗎?這種猜測并非毫無根據。有一種可能是,相關單位原本打著一個如意算盤,想采用“拖字訣”。
他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的注意力會逐漸轉移,大家會慢慢淡忘兩年前那次被舉報的違規招聘事件。然后,他們就可以在大家都不再關注的時候,悄悄地把這三人招進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如今依然有人密切關注著這件事,就像一雙犀利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這次招聘的一舉一動。
現在,雙方似乎陷入了一場耐力的較量。一方是堅持要維護招聘公平、追究違規行為的民眾和輿論監督力量,另一方則是可能存在違規操作意圖的招聘單位。然而,當下的輿論監督似乎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社會的各個層面已經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就像一片盤根錯節的森林。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相互牽連、相互影響,一旦對某個看似微小的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就如同拔出森林里的一根毛細根,可能會牽動很多大樹根。如果真的挖出了問題的根源,就有可能導致部分“森林”的“死亡”,也就是會對很多相關的利益群體造成巨大的沖擊,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
所以,很多人即便心中明白可能存在問題,也不敢輕易去挖根究底。畢竟,誰也不想因為揭開真相而引火燒身,樹倒下來,輕者可能會把自己砸殘,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這種明目張膽的疑似違規招聘行為,如果到最后沒有一個合理的處理結果,那真的是讓人無法接受。招聘的公平公正關乎著無數求職者的未來和希望,也關乎著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和形象。我們期待相關部門能夠重視民眾的質疑,進行全面、深入、公正的調查,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讓招聘工作重新回到公平、公正、公開的軌道上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