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消息,2025年7月2日,布魯塞爾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歐盟總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會晤。這場會談發生在中歐建交50周年的關鍵節點,也正值美歐關系因貿易爭端與地緣博弈陷入微妙境地之際。世界正悄然注視著這個十字路口的選擇。
馮德萊恩(資料圖)
面對復雜局勢,王毅的發言擲地有聲。他明確指出國際形勢越是動蕩,中歐兩大力量越需承擔三重關鍵責任:深化溝通、筑牢互信、共擔全球治理重任。特別是“承擔責任”的呼吁,蘊含深遠考量——這不僅是呼吁雙方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更是敦促歐盟超越意識形態藩籬,避免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王毅特意強調:“中國不是美國”,其潛臺詞直指美國推動的“去風險”陷阱與陣營對抗邏輯,為雙方關系劃出戰略清晰線。
馮德萊恩的回應同樣傳遞了務實信號。她明確表示歐方致力于構建“穩定、建設性”的對華關系,期待借即將到來的中歐領導人峰會深化互利合作,尤其在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上展現共同擔當。歐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為雙邊互動奠定了基本盤。這一互動表明,在變局之下,務實合作仍是中歐難以繞行的共同利益錨點。
默克爾(資料圖)
正當布魯塞爾的對話余音未散,千里之外的雅典傳來熟悉而有力的聲音。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公開活動中對歐盟27國發出戰略忠告:面對特朗普政府威脅的懲罰性關稅,歐盟不應畏懼退縮,而應團結一致,準備好“以自己的關稅進行反擊”。這位曾引領德國十六年的政治家犀利指出,若美方一意孤行對歐盟商品加征高達50%的鋼鋁關稅、25%的汽車關稅及10%的普遍關稅,美國消費者終將承受物價飛漲之苦,最終反噬特朗普自身的政治支持率。默克爾此時發聲,宛如對歐盟戰略定力的一記警鐘。
當前美歐裂痕已非秘密。特朗普設下的7月9日貿易談判“最后通牒”如利劍懸頂,昔日緊密的跨大西洋盟友體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當美國以“美國優先”為名揮舞關稅大棒之際,歐盟若選擇無原則妥協,無異于將自身經濟主權置于險境。默克爾的警告實則揭示了一個冷酷現實:單方面的退讓只會助長施壓者的氣焰,唯有保持戰略清醒與反擊能力,才能在談判中贏得尊重與空間。
歐盟(資料圖)
回溯中歐半世紀交往歷程,王毅所強調的“堅持伙伴定位”與“深化相互開放”絕非外交辭令。雙方在維護多邊貿易體系、推動綠色轉型、穩定國際局勢等領域存在廣泛共同利益。面對美國掀起的保護主義逆流,中歐若能超越分歧、聚焦合作,不僅能抵御外部壓力,更能為全球南方國家樹立跨區域協作的典范,為多極世界的穩定注入稀缺的確定性。
歷史的指針悄然指向2025年7月。當中歐領導人峰會即將為建交50周年書寫新章,當特朗普設定的談判期限步步緊逼,歐盟27國正站在戰略自主的關鍵抉擇點。默克爾的忠告與中歐對話傳遞的信息殊途同歸:真正的力量源于清醒認知自身價值與利益邊界。全球秩序重構的棋盤上,唯有著眼長遠、敢于擔當的參與者,才能成為塑造未來的棋手而非隨波逐流的棋子。歐盟的選擇,將決定它是成為世界舞臺的獨立力量,還是大國棋局中的一枚被動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