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相信國央企人都已經到賬了這一筆“意外之財”。
講真,放在幾年以前,別說利息,就連公積金本金,也沒有這么多人在意,反正月月發到賬上,幾年才去看一眼的大有人在。
而現在,今時不同往日,別說本金了,就連利息這點錢也被惦記上了,
結息日那天很多人曬出利息截圖,有一種飛來橫財的滿足感
話說,這兩年大家日子過得挺不容易的,很多企業降薪降到懷疑人生,還有拖欠工資的、不發獎金的、績效縮水的...
大概是由于手頭緊了,大錢難賺,因此都紛紛計算起以前不放在眼里的“小錢”。
嗯,博主也是如此。
一直以來博主收入還算可以,但這兩年,房子縮水、房租下降還不穩定、利率下滑、公司降薪、之前干了十多年的副業業務停擺,
也開始變得前所未有地沒有安全感,不知不覺收緊了自己的吃穿用度、開始在意以前從未在意過的“小錢”。
說一說博主近期的“摳搜”行為:
1、開始逛菜市場了。
放在兩年前,我就是“菜市場絕緣體”,一是沒時間,二是因為不太能接受菜市場的氣味。
但現在,除了每月一次去山姆囤貨以外,菜市場已經成為了我的周末必逛之寶地。
你別說,盒馬十幾元一斤的新鮮荔枝,菜市場五元/斤就能買到,盒馬三十多元一斤的大白蝦,菜市場才19.9,
去一趟菜市場,一張毛爺爺能滿滿當當給你提一大袋出來,兩張就能解決一個周末所有的肉、菜、水果,
分分鐘勁省三位數,簡直不要太有成就感。
2、網購開始用券了。
以前我從來不會刻意去搜羅什么券,有就順手抵扣沒有就算了,因為覺得找券太花時間,而我的時間顯然更值錢。
現在就不一樣了,就像昨天,晚餐是在盒馬點外賣解決的。
盒馬不是有個新人優惠嘛,有滿49減10或15元的券,頭三次無門檻免運費,
于是我為了這個券,專門拉隊友用他的備用手機號注冊了一個新賬號,因為我的手機號是老用戶,享受不了這個優惠。
不僅如此,外出就餐時也必先登錄大眾點評,有合適的套餐就買套餐,沒有的話也先買張券,
起碼打個95折,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3、買東西學會貨比三家了。
實體店除了去吃飯、遛娃以外已經很少光顧,
就連網購,也開始學會在各個app之間切換、比價。
現在的購物流程常常是:某購物平臺看中一樣東西,立馬切換到其他購物平臺,搜索關鍵詞、比價,
最后選擇看起來靠譜+價格最低的那家下單。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上個月在小*書平臺看中了一個發飾,正準備下單,靈機一動切換到*多多一搜索,
小*書三位數的發飾,*多多竟然只要14.9元。
保險起見,兩個平臺我都分別下單了,結果到手一看,從款式到材質,一毛一樣。
回想起那個兩三年以前還在覺得*多多太low、懶得下載的我,現在只想說:真香。
4、娃的輔導班精減了。
娃從兩歲起就開始學英語,結果現在上小學,連26個英文字母都記不全。
果斷舍棄,改成線上課+爹媽親自教學,一年省下近五位數。
其他的,圍棋、鋼琴、演講...一方面上小學后根本學不過來,另一方面性價比實在不高,
跟娃爹商量后通通停掉,只保留了娃自己喜歡的美術課,還有剛需的書法班、體能課。
全職的阿姨也馬上打算停掉了,改為請家政兩周上門打掃一次,
做飯反正和隊友單位都有食堂,晚上隨便做點,又能省下一筆。
5、旅游次數減少了。
除了寒暑假帶娃兩次長途游,其余時間就是自駕周邊游。
再加上現在每周末都"家里蹲"寫文章,就更是減少了出行的頻率,家附近的書店已經成了“游”得最多的地方。
其實兩年以前公司降薪20%,我就開始了,
但那時主要是諸如護膚品、化妝品、包包衣服鞋子的品牌降級,出去吃的頻率降級,旅游目的地降級,等等,
但這兩年,雖然未再降薪,但目睹網絡和周邊朋友的狀況,心中的不安全感更甚,
“降級”也已經延伸到生活必需品領域,日子過得更“摳搜”了。
其實,“降級”之后,才發現以前的很多消費都是可有可無的,相當一部分只是支撐了虛榮、攀比,
現在看來,相比那些華麗的logo、朋友圈精致光鮮的照片,還是銀行卡上不斷增長的余額更讓人覺得踏實。
不過問題又來了,從個人的角度看,“奢侈”有“奢侈”的過法、“摳搜”有“摳搜”的過法,
但大家一起“摳搜”的話,“擴大內需”從何談起呢?
商務、咨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加知識星球,了解更多國央企規則與生存實操
(送深度咨詢一次+原價299精華報告分享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