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環海拾錯,福建魚類志,臺灣魚類資料庫,fishesofaustralia,MyFishGallery。
海南男子在菜市場發現稀有海魚
作為沿海城市的居民,并且是動物的愛好者,我有一個并不小眾的愛好,那就是去菜市場看魚。我們這里的漁民會把撈到的所有合法魚都拿出來賣,因此我偶爾能發現一些少見的物種,這確實是相當有趣的。
不過最近是沒去看了,畢竟閩南地區目前還在禁漁期內,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各種養殖魚類和挖出來的貝類之類的玩意兒。
有些行動力強的博主會將逛菜市場看物種的過程記錄下來,這就是很好的素材了,我今天要圖解的這位博主,IP地址為海南的“@環海拾錯”就有這樣的一個系列。而海南作為熱帶地區的島嶼,生態屬實是好,總能發現很多神奇的物種。
2025年7月19日,該博主前往菜市場后很快就發現了一種稀有的海魚。這魚最顯眼的是其體色,它的魚身是鮮艷橄欖綠底色,似乎沒什么花紋,魚鱗明顯但卻像被一層朦朧的膜給覆蓋,顯得相當晶瑩剔透;它的魚嘴也很獨特,是管狀的,就像是一根吸管,配合小眼睛與寬扁的頭部,讓人想起了海馬,但沒那么夸張;魚身是是管狀的,背鰭如鋸齒狀尖刺從頭后延伸至尾柄。
博主介紹說這是一種稀有海魚,叫做管唇魚(Cheilio inermis),當地人也稱其為“過江龍”(海魚為啥有這外號?),或者“小青龍”,是一種可供食用的魚類。
網友看到管唇魚這么好看的外形,忍不住感嘆道:“(看起來)感覺吃不起的樣子。”
這種魚倒是不貴,但確實吃過這種魚的人不多。是因為產量不夠?或者是難以捕撈?其實都不是,純粹是因為它們生活大部分生活在海草草甸、藻類覆蓋的淺灘、瀉湖和臨海珊瑚礁中,雖然數量不少,但是確實不容易捕捉,味道也就那樣,所以人類沒有特地捕捉它們的必要。
管唇魚
管唇魚的體色相當多變,今天圖解的視頻中的個體的橄欖綠體色真的很美,但是這其實是未成年的管唇魚才能擁有的體色,不過有的未成年管唇魚身上是棕色斑駁狀,通常帶有一條寬闊的深色中側條紋。
成年后的管唇魚體長可達45厘米,是錦魚亞科中的大型魚類了,此時的管唇魚通常會長出亮黃色、橙色、黑色、白色或多色斑點,有些個體全身呈亮黃色。而較年長的雄性個體顏色又會發生變化,到時候它們的全身會呈現灰色至棕褐色,上身胸鰭后面有一大塊不規則的橙色或粉紅色斑塊。
它們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南海諸島、海南島和臺灣,而在國外則分布于紅海、東非、夏威夷和復活節島等地區,也分布于日本北南部、豪勛爵島南部、澳大利亞西海岸中部、澳大利亞北部海岸以及新南威爾士州南部至中部海岸。
水深30米左右的區域是它們的舒適區,它們經常會在珊瑚礁或者海草草甸中覓食,各種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海膽等等物種都是它們的食物。平日里它們幾乎都是單獨行動的,但是在產卵時會形成大的群體。
關于該物種的研究很少,倒不是它們多稀有,純粹是不太引人關注。因為顏色太多變,它們也不被視為觀賞魚的優秀選擇。
這大概是近2年我寫過最短的文章,但是該物種資料確實少,算是帶大家稍微認識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