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時鐘指向7月9日,特朗普撂下狠話:“一天發10封關稅信,170多國自己看著辦!”——而北京外交部藍廳里,發言人毛寧的咖啡杯旁,靜靜躺著一份中美芯片合作備忘錄。
“信函轟炸”倒計時:貿易戰的核按鈕已啟動
7月3日,特朗普對全球記者拋出一顆震撼彈:“明天起每天發10封信,直接告訴170多個國家跟美國做生意要付多少關稅。” 這份“最后通牒”直指7月9日——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寬限期的截止日。
首先談判困局真相:截至7月4日,全球僅英國、越南兩國“投降”:英國接受10%關稅,越南則被課以20%基礎關稅+40%轉運懲罰稅。特朗普坦言:“談判太復雜,不如直接開價!”
其次歐盟的硬氣與妥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放話“已準備好反制”,卻同步緊急飛赴華盛頓,試圖在7月9日前達成“原則性協議”。
最后是日本的車輪戰噩夢:特朗普怒批“日本被寵壞了”,威脅加征30%-35%關稅,而日方談判代表連續三周蹲守白宮走廊,只為求一份“25%封頂”的讓步。
更戲劇的是,白宮文件柜里早已塞滿印好稅率的信封:印度紡織品35%、韓國半導體28%、巴西咖啡豆22%……只待特朗普揮手下令“全球快遞”。
中國為何是“例外”?稀土與發動機揭曉答案
當170多國焦頭爛額時,中國卻成唯一免于“信函恐嚇”的國家,深層邏輯藏在兩項關鍵決策中!
其一,發動機解禁的生意經:7月3日,美國商務部連夜批準通用電氣向中國商飛出口C919發動機。此前斷供39天,美國乙烷出口量暴跌至5.7萬桶/日(歷史最低),頁巖氣巨頭庫存爆倉——中國占美乙烷出口46%份額,特朗普最終選擇“要錢不要面子”。
其二,稀土反制的科技命門:五角大樓報告證實:美軍工80%稀土依賴中國。當中方升級稀土出口管控后,雷神、洛馬等巨頭股價單周暴跌12%,F-35生產線因釹鐵硼磁體斷供幾近停工。特朗普私下抱怨:“總不能為關稅讓F-35變廢鐵!”
更關鍵的默契:中美關稅休戰期持續至8月初,且雙方在6月倫敦會談中敲定“芯片設計軟件解禁+管制物項審批”的交換條款。用商務部發言人的話說:“訛詐脅迫沒有出路,對話合作才是正道。”
三重誤判:特朗普的“關稅狂歡”為何注定翻車?
這場針對170多國的豪賭,暴露了特朗普團隊的三大戰略漏洞:
誤判一:盟友不是綿羊
歐盟啟動“反制工具箱”,擬對美國 Harley摩托、肯塔基波本威士忌加征報復性關稅;印度宣布對美蘋果、杏仁征收120%關稅——全球貿易鏈正在“去美化”
誤判二:財政窟窿填不平
“大而美法案”雖以218:214票驚險通過,承諾用關稅收入填補減稅窟窿。但智庫測算:若全面開征,美國通脹將飆至9%,消費者為關稅埋單的比例高達92%。
誤判三:時限游戲玩脫了
特朗普原計劃“90天簽90份協議”,結果僅達成3份。瑞士《新蘇黎世報》嘲諷:“170國談判團隊還在倒時差,白宮已單方面宣布游戲結束。”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電子屏正翻滾三組數據:歐盟反制清單導致道指期貨暴跌400點;越南港口堆積如山的耐克鞋因40%關稅無人接單;上海洋山港,滿載美國乙烷的巨輪正駛向中石化儲罐。
所謂“最后通牒”,從來不是勝利宣言——當霸權沉迷于“不服就加稅”的暴力邏輯,世界正用稀土、發動機和市場規則寫下答案:強權可以脅迫弱者,卻永遠無法征服對等的對手。
正如那封永遠不會寄往北京的信函所證明的:真正的籌碼,永遠攥在自立者手中。你們覺得中國關稅大戰,究竟是誰贏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