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匠山行記(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獲得授權
細節≠收邊對齊,
細節=理念的終極翻譯官!
“細節是什么?” 許多人誤以為是材料的對縫是否整齊,是邊角是否干凈,是線條是否順滑。
在建筑實踐中,"細節"不僅僅是尺度縮小后的構造圖,也不只是工藝層面的精雕細琢。它更是一種設計觀的外化:有的細節來自工業產品思維中對標準的極致把控,有的源自現場的反復推敲與彈性協商,有的則從材料與節點中衍生出新的表達系統。
本文通過三個風格迥異的建筑案例,探討三種不同的細節控制策略,如何回應場所、材料與使用的多重變量。
01 靜安APPLE旗艦店/Foster + Partners,2024
02 景德鎮川上行酒店/ 直向建筑,2024
03 西班牙多功能文化中心/ Camps Felip Arquitecturia,2023
01
靜安APPLE旗艦店
Foster + Partners,2024
▲外部廣場
7年、8340萬元——蘋果在上海靜安公園地下這家旗艦店所投入的時間與成本,不僅為了建成一個零售空間,更為了落地一個完整的“產品哲學”。
這家位于上海靜安公園地下的旗艦店,是理念與工程之間的共振。從空間結構到構造節點,每一處細節都在“翻譯”蘋果一貫的產品邏輯:極致、統一、精準。
▲建筑內部
從廣場到劇場:幾何秩序的空間基礎
蘋果靜安店入口正對廣場,訪客通過中央石階步入雙層通高的明亮大廳。設計借用了入口廣場的圓形形態,在建筑內部以八根柱撐起同樣尺度的圓形結構,如劇場般向四周展開。
▲主入口面向廣場
空間組織緊扣三組核心詞匯——放射、對稱、細節——并以工業設計般的流程化思維將其一一落地。
▲靜安寺蘋果B2中庭空間
放射:從排水縫到空間導視
設計以廣場為圓心,向四周放射布局不同功能區,邊界清晰,邏輯嚴密。
▲放射性的室外廣場
廣場上鋪裝的放射性分縫不僅保證視覺秩序,其更重要的功能是排水——通過放射線微妙地引導雨水向外匯集,確保即便室內外地坪等高,雨天也不會有積水滲入室內。
▲廣場鋪裝排水縫
對稱:用毫米精度縫合萬物
鳥瞰下,蘋果店與靜安寺沿城市軸線對稱布局。而真正令人震撼的,是這種對稱延伸到室內的每一寸構造。
▲項目與靜安寺鳥瞰圖
從廣場地面鋪裝的分縫、內部地面與柱網,到逃生標識、展示桌燈帶,再到立面石材與柱子的豎向縫合,而當你抬起頭就會發現,甚至連消防噴淋和筒燈的布置點位,都能被一條起始縫線精確對齊。
▲對齊的分縫
▲定制圓弧整石轉角、材料分隔縫
在蘋果店里,一條縫,能從腳下延續至天花,從地面劃過桌椅、穿過燈具、連接墻面。
▲天花設備集中布置帶
連樓梯扶手的金屬固定點,都落在墻磚交接點上。這種對“縫合精度”的執念,來自工業產品設計中的模具精度原則。
▲扶手安裝細節
▲逃生標識安裝細節
精度背后:用產品設計思維做建筑
蘋果將建筑設計作為產品開發來管理。自2010年起,Apple Store 的空間原型被注冊為設計專利,包括玻璃幕墻、長桌比例、照明布置等皆被標準化定義。
換句話說,Apple Store 不只是“可識別”,更是“不可復制”。每一家旗艦店,都像一次產品迭代。
▲蘋果的設計標準
蘋果靜安店屬于最新的“Vintage D.3”版本,是2015年之后統一設計體系下的旗艦樣本,整合了Plaza、Genius Grove、Graphic Panels等模塊化功能區。它的每一條分縫、每一個出風口、每一塊飾面板,都是對品牌形象的具象表達。
▲蘋果的store design gudeline book
蘋果用工業精度回應建筑細節的每一個不確定性,把“建筑”當成“產品”來打磨,這正是它“治愈強迫癥”的核心所在。
02
景德鎮川上行酒店
直向建筑,2023
▲景仰書院與周邊環境
如果說蘋果代表了高度標準化的工業邏輯,那么由直向建筑設計的景仰書院,則體現了另一種細節策略:將建筑作為與場地“協商”的過程。在這里,細節不是被預設,而是在施工現場逐步生成的。
▲入口下沉折廊
樹的起點:構造邏輯從自然生長開始
項目位于景德鎮陶溪川舊工業區,是一組嵌入樹林中的安靜院落。設計從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大樹出發,建筑師在現場精細測繪每一棵樹的根系、樹冠、枝干,隨后據此不斷調整邊界線、墻體位置與構造尺寸。
▲項目前期階段對樹木的測量與分類
這是一種“手術刀式”的設計策略——不是自上而下“布置”建筑,而是基于樹木的現實條件,逐步推演出一個可行、靈活且充滿回應性的空間構成。
▲木回廊二層北側
駐場建筑師:將“施工現場”變成“設計現場”
為了讓設計理念真正落地,直向建筑堅持“與工人一起工作”的策略,安排建筑師長期駐場,與工人、材料和施工環境保持密切互動。
▲施工現場
比如,在混凝土澆筑階段,建筑師需要臨時為樹枝支撐、修改模板線型,以避免誤傷自然;在膠合木構件安裝過程中,當預制構件與現場枝干發生沖突時,建筑師會像外科醫生一樣,現場“截斷”梁頭、削弱椽子,使結構輕巧讓步于自然生長。
▲從入口折廊看向木回廊
這使得設計中對細節的把控,不再是圖紙上“預設好的答案”,而是一種在建造現場即時調整的過程。
▲從客房區連廊透過木回廊看向香樟林
可調整系統:輕量結構與材料
景仰書院的木構回廊采用可工廠預制的膠合木構件,以輕量化構造最大限度減少對地面的擾動。但預制不等于剛性:現場構件允許調整,部分梁頭、椽子可根據樹形隨時裁剪、錯位或替換。
▲木回廊與餐廳檐廊
回廊底層的雙柱之間,用一個豎向放置的H型鋼來提高面外穩定和抗側剛度,不同于很多類似雙木柱中間使用墊木的做法,現在柱間金屬構件的退后,就讓豎向的線條變得更清晰,也更契合整個庭院視線穿透的感覺。
▲回廊底層雙柱構造細節
還有一些特殊設計的節點,比如二層樓面利用樓梁上反向安裝三角形鋼插片,提高了節點的抗彎剛度,這些都整個木結構的品質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層樓面三角形鋼插片
除此之外,混凝土結構在抗震縫、連橋、出風口等位置做一些特殊的開縫處理,這對避免局部混凝土構件過強而破壞結構規則性很有幫助。
另外不只在結構的不規則交接部位,一些欄桿扶手也采用了類似的開縫設計語言,這使得之前的力學必要性斷開處理成為建筑整體設計的一部分,結構也因此更生動。
▲混凝土結構開縫細節
▲混凝土結構開縫細節
防火規范限定下的特殊柱形控制,也轉化為一種視覺比例的“節奏感”。
▲從二層回廊看向香樟林
這些節點構造都并非僅為“施工方便”而生,而是建筑師與結構、法規、美學之間反復斡旋的產物。
▲木回廊節點構造
在這里,每一個細節節點都是工地上的臨場判斷與設計意圖的共同產物。
03
西班牙多功能文化中心
Camps Felip Arquitecturia,2023
▲項目外觀
位于西班牙萊里達的多功能文化中心,由 Camps Felip Arquitecturia 設計,項目改造自20世紀倉庫。它的細節控制策略并不依賴流程化圖紙或工地調控,而是從材料自身的邏輯出發,構造出一整套自洽系統。
▲內部空間概覽
該項目尊重42年前的磚構倉庫結構,增強地基穩定性與保溫性能,但不改變原貌。設計以單一材料——本地陶瓷磚/瓦片——涵蓋內外表皮,同時保留原有“木制葡萄槽”“屋架結構”“混凝土隔墻”等工業構造特征。
▲條形陶板
通過“保留+介入”的策略,Camps?Felip 實現文化空間與社區記憶的融合,使建筑成了時間與用途之間的折疊器。
文化中心采用雙層立面系統:外層為穿孔金屬百葉與陶瓷磚混合體,內層則是白色木條與隔音材料組合。穿孔百葉在削弱強光照入同時營造光影轉換;結合陶瓷磚縫隙,可引導雨水排布,保護內部表皮。
▲墻體大樣
設計采用陶土磚面層系統,通過磚飾面與條形陶板提升圍護結構的聲學性能,讓原倉庫的“空洞—回響—沉淀”成為舒適而可調的氛圍系統。這種“隱藏式節點融合”強調整體性,卻也讓構造工藝顯性成為氛圍表達的一部分。
▲飾面磚細部
項目大量使用預制陶瓷模塊,貫穿墻體、地坪、吊柜等構造:墻面與地磚相同模塊,既作為結構飾面,又承擔環境隔斷與聲學處理任務。瓷塊可承壓、垂直堆砌,與原倉庫承重墻節點形成一體化構造,構件插入方式兼顧施工簡化與防潮排水功能。
模塊的統一性讓內部空間渾然一體,也成為“材料細節控制”的顯性表達。
▲飾面磚細部
天棚結構與節點處理保留的原木桁架體系上方增加了保溫層與金屬屋面,木桁架節點保留原貌,木材修復配合結構加固。
加層屋面通過鋁合金U型支撐,將新屋面“懸浮”在木桁架之上,中間留有通氣層;桁架與支撐結構間的節能連接細節決定了熱橋控制,而內部吊頂則調整保溫與聲學。
▲屋頂與墻體連接細節
倉庫原地面為沉降水泥,改造采用陶瓷自承式地磚系統:自承瓦片可承重、干鋪砌于原基面;地磚之間留出2–5?mm縫隙,配合彈性填縫避免熱脹與防水;地磚系統承接木槽、原構造巢體節點,形成平滑聯結。
▲屋頂和立面性能得到增強
在這個案例中,細節是一種“再編譯”:以材料為語法、構造為句法,重新組織空間、性能與表達之間的關聯。
結語
從細節處,看見建筑的立場。
細節不是建筑的附庸,它是建筑態度的具象呈現。在蘋果靜安店,細節成為工業哲學的終極表達;在景仰書院,細節是與場地協商的語言工具;而在西班牙的文化中心,細節又化作材料自身邏輯的再編譯機制。
這三種路徑指向同一個事實:建筑不止于形式與功能,更是一種關于“如何實踐”的選擇。細節,正是這種選擇的最小單元,它揭示出一個建筑師如何組織技術、材料、時間、場地,進而如何理解建筑本身。它提醒我們:真正的設計,從未止于圖紙之上。
參考資料:
1.《從樹開始的密度營造——景德鎮川上行(景仰書院)品鑒》
2.《博物18|建筑師怎么看Apple靜安》
3.https://www.gooood.cn/multipurpose-and-cultural-space-in-flix-by-camps-felip-arquitecturia.htm
編輯呂韶涵
責編楊卓航
- End -
內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責聲明|
本文轉載自:匠山行記
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原創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創,否則均為轉載或出自網絡整理, 如發現內容涉及言論、版權問題時,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做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