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局勢近期出現重大變化,解放軍在96小時內派出142架次軍機和8艘軍艦繞臺巡航,其中072A型坦克登陸艦一度抵近至臺北50海里處,而臺軍竟誤判為"商船"毫無反應。這一系列軍事行動與臺積電前副總裁蔣尚義對半導體產業的預警相互印證,揭示出臺海局勢正在發生質變。
072A型登陸艦的抵近行動具有標志性意義。這艘滿載排水量5000噸的登陸艦可搭載10輛坦克或250名士兵,是解放軍兩棲作戰的核心裝備。其罕見出現在臺北近海,釋放出解放軍已具備"隨時登陸"能力的明確信號。更諷刺的是,臺軍將其誤判為商船,暴露了防御體系的致命缺陷。臺退役將領栗正杰坦言,解放軍可在不到2小時內完成登臺行動。這種軍事壓力與賴清德當局計劃舉行的"漢光41號演練"形成鮮明對比,臺方計劃集結2.2萬人參演,卻在真實威脅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臺積電前副總裁蔣尚義警告,全球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倍感壓力時期",中國大陸芯片產能持續提升,技術不斷突破,未來可能用國產供應鏈"通殺"全球市場。這一判斷與解放軍軍事行動形成戰略呼應——當大陸在半導體這一臺灣經濟命脈上取得優勢,"臺頑固"勢力將失去最重要的籌碼。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近期解除對中國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限制,標志著其對華芯片打壓策略的失敗。
賴清德一邊加速采購美國愛國者防空系統,一邊秘密組建"大臺北地區保衛部隊",被島內輿論質疑是在"為逃跑爭取時間"。臺軍2024年"漢光40號"演習中,已演練利用"云豹"裝甲車和"黑鷹"直升機幫助高層撤離的方案,這種視士兵為"炮灰"的做法引發強烈反感。與此同時,美國加速對臺軍售,近期向臺空運5輛"魚叉"導彈發射車和1輛雷達車,卻被分析人士視為在"最終日"到來前加緊攫取經濟利益。
已故臺灣前"立委"李敖在上世紀90年代就預言兩岸統一是歷史大勢,當時臺灣GDP高于大陸且獲得美國F-16戰機,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如今大陸GDP已達臺灣約20倍,并擁有兩款五代機,局面完全印證了李敖的判斷。解放軍近期演練重點已從搶灘登陸轉向"海空聯合封控",當航母打擊群與火箭軍導彈構成閉環式火網,"甕中捉鱉"的戰術構想正在成為現實。
這家被稱為臺灣"神山"的企業,用電量已占全島近10%,預計2030年將達11-12%,被稱作"吃電怪獸"。其對臺灣GDP貢獻率超過20%,占出口約40%,這種"一業獨大"的局面使臺灣經濟異常脆弱。蔣尚義預測大陸芯片產業將引發全球價格暴跌,屆時高度依賴半導體出口的臺灣經濟將遭受重創。更嚴峻的是,臺積電被迫赴美建廠,技術骨干大量外流,臺灣的產業優勢正在被釜底抽薪。
單艘登陸艦抵近測試臺軍反應后,緊接著派出53架次戰機和8艘軍艦三面包抄,形成"小股突進+大軍壓境"的組合拳。軍事專家分析,這種從"心理威懾"到"實戰驗證"的遞進式行動,表明解放軍對臺戰術已進入精細化階段。臺軍為應對解放軍繞臺每年消耗數十億新臺幣,而解放軍一艘登陸艦的"免費巡游"就能迫使其疲于奔命,這種消耗戰策略正在奏效。
大陸方面已明確表示將根據《反分裂國家法》對"臺頑固"首惡分子實施終身追責。國防部發言人對賴清德的稱呼從"頑固分子"變為"首惡分子",兩字之差標志著大陸對臺策略從"群體模糊打擊"轉向"個體精確鎖定"。當殲-20雙機編隊在臺海中線畫出筆直航跡,當火箭軍導彈瞄準臺北重要設施,"首惡分子"的命運已如秋葉般清晰可判。臺灣問題終將在歷史長河中化為"秦王掃六合"的注腳,而這一天正加速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