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以為特朗普回歸后,俄烏沖突會迅速畫上句號。
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
澤連斯基確實展現出不俗的領導力。
即便在特朗普公開批評澤連斯基手中已無牌可打、只能選擇投降的情況下。
6月1日,烏克蘭發起代號為蜘網的軍事行動,使得俄烏戰局再度陷入膠著狀態。
到了6月25日,北約歐洲成員國集體宣布將國防開支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明確表達了與俄羅斯對抗到底的決心。
而面對這一局勢,普京則選擇了退出游戲——他決定削減國防預算。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四面楚歌
經過三年多的戰爭洗禮,曾被網友戲稱為小丑演員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如今在網絡上的形象早已煥然一新。
不少人甚至親切地稱他為澤圣!
特別是在6月24日伊朗突然轉變立場之后。
人們紛紛感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看哈梅內伊的軟弱表現,再看看強硬派代表澤連斯基。
你就能理解為何烏克蘭能獲得西方國家的大量援助。
而伊朗卻淪為笑柄的原因了。
無論扮演何種角色,想要贏得尊重的前提是必須展現強硬姿態!
即使無法戰勝對手,也不是恥辱。
但如果連奮力一搏都不敢,那就別奢望得到任何戰略價值認可了。
正是由于烏克蘭一次次奮起抵抗,就連原本揚言將在24小時內結束沖突的普京迷弟特朗普,也改變了對俄烏戰爭的看法:
累了,毀滅吧,我不管了,你們想怎樣就怎樣。
但出人意料的是,歐洲各國反而更加堅定了立場!
5月底,當澤連斯基訪問德國時,德國總理默茨不僅慷慨解囊提供資金支持,還承諾協助烏克蘭建立導彈生產線。
據說此前因遭到俄羅斯強烈反對而未能交付的金牛座導彈,也將納入軍援清單。
以至于克里姆林宮警告稱,若繼續推進該計劃,將可能引發與德國之間的直接沖突。
但這并未嚇退歐洲國家。
相反,在6月25日,多個歐洲國家采納了特朗普早前提出的建議,決定將軍費占GDP比重提高到5%!
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在2024年,已經持續交火三年的俄羅斯,其軍費占比約為GDP的6.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是否會嚴格執行這一計劃,或者執行到何種程度仍存在疑問。
但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顯然已做好充分準備。
2024年,波蘭軍費已增至327億美元,相當于GDP的4.2%。而在2025年3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波蘭國防部長一致提議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簡單解釋,《渥太華禁雷公約》于1999年生效,主要內容為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及轉讓殺傷人員地雷。
隨后,烏克蘭與芬蘭等俄羅斯鄰國相繼表示考慮退出該公約。
哦,順便提一句,今年5月德軍正式進駐立陶宛。
毫不夸張地說,如今的俄羅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
按照俄羅斯一貫行事風格,在這種情況下理應大幅增加軍費,擴充兵力,展開決戰。
畢竟俄羅斯剛剛從朝鮮獲得了三萬名增援士兵。
但這一次普京的表現卻讓人始料未及。
二,普京的態度
當所有人都期待普京采取強硬措施時,6月27日,普京在明斯克意外宣布:
自2026年起俄羅斯將削減國防預算。
當時很多人懷疑自己聽錯了?
不是吧大帝,難道您沒注意到周圍一圈國家都在瘋狂擴軍備戰,準備與俄羅斯展開一場大戰嗎?
您不但不增加軍費,反而還要削減?
難道現在的俄羅斯已經有十足把握解決烏克蘭問題了嗎?
問題是盡管目前俄軍在戰場上仍占據優勢,但短期內徹底擊敗烏克蘭似乎并不容易。
而普京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沒錢了。
沒錯,普京承認俄羅斯現在確實有些難以為繼。
眾所周知,俄羅斯能夠堅持到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通過向中國出口能源、礦產和糧食等資源,換取大量工業產品來維持國內經濟運轉。
其中能源出口占據主導地位,約占俄中貿易總額的70%。
然而,從2025年初至4月期間,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烏拉原油實際價格由預期的69.7美元/桶跌至53美元/桶。與此同時,盧布兌美元匯率卻上漲了40%!
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為貨幣升值雖然有利于進口,但卻不利于出口。
結果導致隨著盧布升值,俄羅斯對華能源出口量顯著下降。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
今年1月至2月間,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總量達1547萬噸,同比下降12.6%;出口總值83.69億美元,同比減少17.6%。同期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為92.296萬噸,同比下降22.4%。
因此普京說沒錢了,并非虛言。
但問題是這難道就成了普京服軟的理由嗎?
難道就不擔心削減軍費后其他國家會趁機進攻或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嗎?
答案是他并不擔心,因為中國亮明態度了。
三,中國的表態
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盡管中文互聯網上關于是否應該支持某一方爭論激烈,但中國政府始終保持一貫立場:
尊重各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反對單邊制裁,倡導和平談判與多邊主義,采取中立勸和務實策略。
簡而言之就是保持中立。
盡管包括烏克蘭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多次指責中國暗中支持俄羅斯。
但正如耿爽大使所言:
如果中國真在背后支援俄羅斯,戰場形勢早就不同了。
特別是今年5月印巴沖突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中國確實沒有介入,否則這場仗早就結束了。
而現在,也許中國正考慮出手。
就在7月3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會見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
會談中針對俄烏問題,王毅外長明確表示:
"我們不愿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失利"。
這是自2022年俄烏沖突以來,中國首次明確站隊俄羅斯。
不出所料,這一突如其來的表態令現場歐洲官員措手不及,陷入沉默。
話說回來,一向以擅長周旋著稱的中國外交官,為何這次如此坦率呢?
首先,是為了維護全球和平。
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戰必然爆發?
因為在戰爭前夕,歐洲主要強國紛紛擴軍備戰,軍工復合體嚴重綁架了國家政治、經濟與外交決策,最終將整個大陸推向戰爭深淵。
而今天的歐洲各國似乎正在重蹈覆轍!
按國際標準,軍費占GDP合理比例應為2%,但現在他們卻要提升至5%!
這個數值已經是戰時水平了!
因此為了防止悲劇重演,中國必須站出來給歐洲降溫,避免他們做出愚蠢舉動。
此外,歐洲這些國家似乎忘了,雖然常規軍事力量方面俄羅斯已不如從前,但普京手中仍握有大量蘇聯遺留下來的核武器。
盡管有人猜測這些核武器可能已經過時失效。
但問題是,誰敢冒險一試?
真活得不耐煩了嗎?
所以為了世界和平,大家都冷靜些吧。普京已經讓步,決定削減軍費。那么歐洲也應該懂事些,不要再煽風點火。
其次,從中國自身利益出發分析,也不能允許俄羅斯失敗。
以俄羅斯當前狀況來看,一旦輸掉俄烏戰爭,很可能立即陷入崩潰。
而這不僅會對東歐乃至整個歐洲局勢造成巨大沖擊,中東也將迎來劇變!
尤其是與俄羅斯隔里海相望的盟友伊朗,可能會遭遇重大動蕩!
這樣一來,中國不僅將在短期內失去一個重要能源供應國,而且隨著伊朗乃至中東局勢變化。
中國在中東的能源供應也將受到影響,多年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也會受到波及。
當然,近期歐盟頻繁挑釁中國,妄圖控制中國稀土資源,威脅實施貿易制裁等行為,也確實令人反感。
這也是中國公開支持俄羅斯的原因之一,讓歐盟清醒認識到不要四處樹敵,招惹不該招惹的力量。
至于中國的發言是否有作用?
開玩笑?
難道現在還會有人認為,如果中國真的全面介入支持俄羅斯,在特朗普已多次表示不愿繼續援助烏克蘭并開始斷供軍援的情況下。
僅憑一盤散沙般的歐洲,有能力在俄烏戰爭中與中俄抗衡并取勝嗎?
結語:
雖然中國表態支持俄羅斯,但大家千萬不要誤以為中國已被綁上俄羅斯的戰車,或將與俄羅斯結成同盟。
恰恰相反,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都將始終堅持不結盟原則。
至于原因嘛?
靠山山會倒,靠海海會干。
唯有自身強大才是根本!
文章信息來源:
鳳凰網:中方不愿看到俄羅斯失利,擔心美方將把注意力轉向中國?外交部回應
搜狐網:朝鮮將派遣多達3萬名士兵增強俄羅斯軍隊 -
網易:歐盟沒有想到,王毅表態如此直接,中國不想看到俄羅斯在烏失敗
東方財富網:出人意料!普京宣布俄羅斯計劃明年開始削減國防開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