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臺海局勢越來越緊張,大陸和臺灣之間的關系像是繃緊的弦,隨時可能斷裂。2023年10月16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紐約大學發表演講時拋出了一個重磅觀點:兩岸開戰似乎已經沒法避免,但臺灣不太可能變成第二個烏克蘭。
這話一出,兩岸網友炸開了鍋,國際社會也跟著討論得熱火朝天。畢竟,俄烏沖突的陰影還在,“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的說法早就不是新鮮話題。可馬英九為啥這么說?臺灣和烏克蘭到底有啥不一樣?
要搞懂馬英九的觀點,先得看看兩岸關系是怎么走到今天這步的。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國民黨退到臺灣,從那以后兩岸就各過各的日子,開始了分治的歷史。早些年,兩邊是硬碰硬的軍事對峙,后來慢慢有了點接觸。到了1992年,兩岸達成了“九二共識”,簡單說就是一個中國,但各自表述啥是“中國”。這東西就像個緩沖墊,讓兩岸能坐下來談點事。
2008年到2016年,馬英九當臺灣地區領導人那會兒,可以說是“九二共識”的黃金期。他推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簽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還搞定了2015年跟大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會面。那幾年,兩岸直航航班多得不得了,大陸游客擠滿臺灣街頭,貿易額蹭蹭上漲,日子過得還算和諧。
可2016年民進黨上臺后,畫風就變了。蔡英文不認“九二共識”,強調臺灣的所謂“主權獨立”,還搞了“去中國化”,比如改教科書,把跟中國相關的歷史內容削得七零八落,想把兩岸的文化紐帶剪斷。她還推了個“新南向政策”,想把經濟重心挪到東南亞,少靠大陸。這下可好,兩岸官方聯系斷了,大陸這邊也開始使勁兒,停了臺灣部分農產品的進口,軍演也越來越多。
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的賴清德上臺。這哥們兒延續了蔡英文的路線,“抗中保臺”是主打口號。5月20日他上臺那天,直接說臺灣“主權獨立”,不接受“一個中國”。
大陸沒慣著他,三天后就搞了個“聯合利劍-2024A”軍演,模擬海空打擊和登陸作戰。到了10月,賴清德在“國慶”演講里又放硬話,大陸立馬回了個“聯合利劍-2024B”,演練封鎖臺灣港口,擺明了不跟你玩虛的。
2025年,事態更嚴重了。2月26日,大陸在臺灣西邊40海里搞聯合戰備演習,22架軍機越過海峽中線,臺軍忙得焦頭爛額。4月1日,“海峽雷霆-2025A”演習又來,13艘軍艦圍著臺灣轉,山東號航母也在附近晃悠,模擬打能源設施。臺灣這邊砸了快200億美元買武器,反艦導彈、無人機堆了一倉庫,可征兵制漏洞百出,新兵訓練跟不上,壓根兒撐不住長期威脅。
島內的政治也亂成一鍋粥。202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說,67%的臺灣人覺得自己是“臺灣人”,只有3%認“中國人”,年輕人尤其想“維持現狀”或者“獨立”。民進黨抓住這點民意,猛推“抗中”宣傳,可烏克蘭戰爭的慘狀又讓不少人害怕真打起來咋辦。2025年6月,島內還鬧了罷免民進黨和國民黨的請愿,社會撕裂得沒法看。
臺海這攤水不光是兩岸的事,還牽扯中美博弈。美國靠《臺灣關系法》和軍售撐臺灣,但從沒承認它是主權國家。2022年佩洛西訪臺后,大陸軍演震懾力拉滿。2025年特朗普再當總統,對華政策更硬,關稅加到30%,還逼臺積電在美國投1000億美元建廠,把臺灣的籌碼往外抽。日本、澳大利亞也摻和進來,臺海問題越來越像國際大戲。
大陸這邊呢,立場一直沒變:“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2025年國防預算漲到2450億美元,軍事實力擺在那兒。國際社會盯著臺海,因為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太重要,真打起來全球供應鏈得崩。
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演講時提到,美國蘭德公司做過18次兵棋推演,模擬中美在臺海打起來,大陸贏面大。他覺得臺灣軍事力量有限,沒美國全力幫忙根本擋不住大陸。可這說法得全面看。蘭德公司2019年的推演確實說美國打不過大陸,尤其2025年后,大陸的“系統破壞戰”能癱瘓美軍基地和通訊。
可2023年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搞了24次推演,結論是如果美國、日本和臺灣聯手,大多數情況下能擋住大陸的兩棲入侵,雖然得賠上不少艦船和人命。這說明臺灣不是完全沒還手之力,海峽天險和不對稱作戰能拖時間,不像烏克蘭跟俄羅斯接壤,防線直接被壓。
馬英九還說,臺灣跟烏克蘭最大的區別是政治地位。烏克蘭是國際認定的主權國家,臺灣卻是個模糊地帶。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給支持但不承認它是國家。兩岸的憲法都提“一個中國”,只是大陸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說是“中華民國”。
“九二共識”以前靠這模糊空間穩住局面,馬英九那會兒就用這招保和平。可民進黨不認這套,搞“去中國化”,還想把“中華民國國慶”改成“臺灣國慶”,馬英九覺得這不光違憲,還挑釁過頭。他一直呼吁對話,用“九二共識”解決問題,可現在這路基本堵死了。
臺灣和烏克蘭的處境還真不一樣。烏克蘭跟俄羅斯打起來是國與國的戰爭,國際社會認定俄羅斯是侵略者。臺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大陸說這是領土完整,外部插手的理由沒那么硬。
地理上,烏克蘭跟俄羅斯挨著,軍隊一沖就到,臺灣隔著海峽,登陸作戰難度高得多。經濟上,臺灣有臺積電這張王牌,半導體占全球一半以上,烏克蘭是糧食大國但影響力沒法比。這地位讓國際社會更想保臺海穩定,不愿真看到開打。
2024年賴清德上臺后,大陸軍演密度和強度都上去了。2025年2月到4月的演習證明,大陸有能力封鎖臺灣的海空通道。臺灣靠美國援助加強防御,可內部軍事改革拖后腿,撐不了太久。美國喊話警告大陸威脅亞太,但真要動手還得看國內和全球局勢。
馬英九的話點出了兩岸問題的特殊性。沖突看著難躲,但臺灣因為地理、政治和經濟的獨特性,真成不了烏克蘭。和平對話是最好出路,可現在雙方都硬著脖子,靠智慧解決問題不容易。國際社會怎么摻和,也會決定未來走勢。
2016年民進黨上臺后,兩岸關系就崩了。蔡英文不認“九二共識”,搞“去中國化”,教科書里的中國歷史被砍得稀碎。2024年賴清德接棒,5月20日上臺就喊“主權獨立”,三天后大陸軍演就來了。10月他再放狠話,大陸又演練封鎖港口,針鋒相對沒停過。
2025年,緊張感拉滿。2月26日大陸軍機越中線,4月1日軍艦圍臺灣,演習直接模擬打能源設施。臺灣花200億美元買武器,可征兵制拉胯,戰斗力上不去。島內民意分裂,67%的人覺得自己是“臺灣人”,年輕人想獨立或維持現狀,民進黨靠“抗中”拉票,但烏克蘭的教訓讓不少人怕真打起來。6月,罷免請愿把社會撕裂擺上臺面。
美國軍售不斷,但不承認臺灣是國家。2025年特朗普上臺,關稅戰升級,臺積電被逼去美國投資,臺灣經濟籌碼被削。日本、澳大利亞加碼軍事部署,臺海成國際焦點。大陸國防預算2450億美元,決心不含糊。國際社會因半導體產業盯著臺海,真打起來誰都吃不消。
馬英九晚年不怎么摻和政治了,但還惦記兩岸。他一直喊恢復對話,推“九二共識”,可民進黨不聽。兩岸沖突看著躲不掉,但臺灣有海峽、政治模糊和經濟價值墊底,不太可能步烏克蘭后塵。未來咋走,看雙方能不能冷靜下來,也看國際社會咋摻和。
馬英九這番話把兩岸關系的復雜性講透了。臺灣跟烏克蘭不一樣,和平是最好的路,但現在這局面挑戰不小。咱老百姓看著也揪心,你覺得兩岸會咋發展?有啥想法歡迎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