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貿易數據揭示了一個歷史性轉折點:五月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已降至 7.1%,創下 2001 年加入 WTO 以來的最低紀錄。
與去年九月 14.8% 的份額相比,這一數字在短短八個月內遭遇腰斬式下滑。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的關稅政策成為這場貿易劇變的核心推手。“特朗普2.0關稅” 于今年四月正式實施,對中國商品加征史無前例的高額關稅,這直接影響了五月的中美貿易數據。
此次劇變的最大受益者是中國的亞洲鄰居。五月,中國臺灣和越南分別占美國商品進口的近 6%,高于 2023 年約 3%。
目前,臺灣在美國進口中所占份額僅比大陸低 1.2 個百分點,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對半導體的需求飆升,而臺灣在半導體行業占據主導地位。
越南進口份額的不斷增長,則得益于來自中國的轉運以及采用中國零部件在越南本土生產的商品。本周早些時候,特朗普聲稱的美越貿易協議中,美國對越南的此類商品將征收 40% 的關稅。
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達成協議,宣布互降 91% 加征關稅并暫停 24% 對等關稅 90 天。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單日飆升 4.3%,人民幣匯率回升至 7.20 關口。
協議效果立竿見影,中國至美國海運訂單一周內激增 275%,洛杉磯港五月 11-17 日進口量環比增長 16.1%。沃爾瑪等零售商緊急啟動“搶貨模式”,提前鎖定中國供應鏈的圣誕季商品。但深層裂痕仍未彌合。
面對美國市場萎縮,中國外貿展現驚人韌性。五月中國整體出口同比增長 6.3%,前五個月出口總值增長 7.2%。
對美出口下滑被其他市場增長抵消。五月中國對東盟、歐盟、非洲出口分別增長 16.9%、13.7%、35.3%。東盟已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前五個月雙邊貿易總值增長 9.1%,占中國外貿總值 16.8%。
出口結構同步升級。前五個月,中國出口裝備制造業產品增長 9.2%,占出口總值 58.3%。電動汽車增長 19%,工業機器人增長 55.4%,船舶增長 18.9%,高端制造正成為出口新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