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代,皇帝是這片土地上的唯一一位主人,人人都崇敬與仰慕著皇帝的身姿,更有無數人為了這個位置而犧牲一切!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充分體現了皇帝對國家社稷的重要性。如果皇帝疏于政務,有時還會被諫官所批評,更嚴重的甚至被寫在史書上作為反面教材。
這種情況下,皇帝就算不想上朝也不得不去了。然而真實歷史上,還真有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好家伙,三十年不上班,還整天吃香的喝辣的,這讓不少網友驚呼:過分了!他就是明神宗朱翊鈞,人稱萬歷皇帝。
朱翊鈞剛即位的時候,也是一位兢兢業業、勤勉用功、安于政務的好皇帝,在明朝的歷代皇帝估計也就稍遜色于開國皇帝朱元璋。
萬歷即位初期,朝政還是由張居正、高拱和高儀三位大臣輔助。張居正是明朝著名的內閣首輔,他在明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當時的明朝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萬歷中興"的景象。
張居正病逝后,萬歷皇帝開始親政。首先遇到的政務麻煩就是立誰為太子之事。
萬歷皇帝本來是有長子,叫朱常洛,是他的接班人。但萬歷皇帝非常喜歡鄭貴妃,于是他想越過長子朱常洛,立鄭貴妃所生的次子朱常洵為太子。不過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群臣們本著“立長”的原則,堅持為朱常洛說話,甚至有的不惜丟官坐牢,跟內閣大臣們爭執了十幾年都沒有個結果。其實,這看似是在立太子,實際上是親政后的萬歷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權力之爭。
顯然,萬歷皇帝還是太年輕了,斗不過這群老謀深算、久經歷練的文官們。不過失敗后的萬歷皇帝他也不愿意妥協并采取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報復措施,那就是長期徹底疏遠朝臣、荒怠國政、大肆斂財。也就是我們說的三十年不上朝。“怠于臨朝,勇于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
然而萬歷皇帝雖然不上朝了,但是大權依然在握,一涉及到錢糧的和軍事最終都得由皇帝拍板。因為明太祖時期廢除了丞相制度,加強了皇權。隨后又設置的內閣和司禮監之間相互制衡,但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皇帝不拍板,事情就成不了。內閣大臣只能把控大方向,并且萬歷皇帝手里還掌握著兵權,可以直接調動軍隊,皇帝的威嚴不僅來自于上天,更重要的是來自于軍權,只要軍權在手,自己的地位就是無可撼動的。
不過話說回來,萬歷不上朝,雖然帝國依靠制度的設計以及和大臣的控御仍然在前行,但其實它已經走得步履蹣跚了。在萬歷之后,明帝國運轉了24年后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