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警告,也不是談判,這次特朗普直接下達了“最后通牒”——語氣強硬、態度決絕,矛頭直指全球170多個國家,唯獨把中國排除在外。這一出人意料的操作,讓國際社會一片嘩然。為何偏偏中國被“豁免”?
2025年7月初的華盛頓格外炎熱。橢圓形辦公室里,特朗普正在簽署一份又一份文件。這些文件的內容驚人地一致:關稅通知書。
美國政府決定對全球170多個國家征收新關稅。稅率從10%到70%不等,這個跨度大得讓人咋舌。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大約100個國家將面臨10%的基礎關稅。剩下的國家,稅率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特朗普改變了之前愿意談判的態度。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與170多個國家坐下來一個個談判太浪費時間。美國將直接通知各國應該繳納多少關稅,愛交不交。
第一批收到通知的10個國家,關稅率定在20%到30%之間。這些國家包括了美國的一些傳統貿易伙伴。特朗普給了所有國家一個期限:2025年7月9日。在這個日期之前,各國必須給美國一個"滿意的答復"。
消息傳出后,國際社會炸鍋了。最先跳出來的是歐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會議。會后,她面對鏡頭表情嚴肅。歐盟不會接受美國的單方面關稅決定。如果美國執意如此,歐盟將采取對等的反制措施。
日本的反應更加激烈。首相石破茂在東京的記者會上,罕見地用了重話。他提醒美國,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也是美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國之一。日本企業在美國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現在美國卻要對日本征收高額關稅,這種做法令人失望。
石破茂的話里帶著威脅的味道。他說日本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這種強硬表態,在日美關系史上并不多見。
印度的反應最為直接。新德里方面在7月4日宣布,將對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印度商務部長在聲明中指出,美國的做法嚴重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印度不會坐視不管。
越南的情況比較特殊。經過緊急談判,美國同意將越南的關稅從原定的46%下調到20%。越南政府為此付出了代價,同意增加40%的轉運貨物份額。這個結果讓河內既松了口氣,又感到憋屈。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關稅風暴中,有一個國家格外引人注目。不是因為它被征收了多高的關稅,而是因為它完全不在特朗普的關稅名單上。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時間回到2025年初。剛剛重返白宮的特朗普,第一個開刀的對象就是中國。他大幅提高對華關稅,加強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制裁。在特朗普看來,中國會很快屈服。
現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中國的反制措施來得又快又準。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突然變得昂貴起來。超市里的日用品價格飆升,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成本急劇增加。
更要命的是就業問題。2024年的數據顯示,中美貿易總額達到688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出口5246.56億美元。這些貿易往來支撐著美國國內大量的就業崗位。關稅戰一打,這些崗位開始消失。
到了4月底,美國50個州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超過1000萬人走上街頭,要求特朗普停止對華關稅戰。從紐約到洛杉磯,從芝加哥到休斯頓,憤怒的人群高舉標語,抗議物價上漲和失業率攀升。
特朗普的支持率開始下滑。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不同聲音。一些議員私下抱怨,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中期選舉會輸得很慘。
面對壓力,特朗普開始軟化立場。白宮放出風聲,愿意與中方重新談判。特朗普甚至表達了訪華的意向。這種180度的轉變,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實力。
盡管在對華關稅戰上碰了釘子,特朗普在國內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大而美"法案的通過。
這個法案的核心內容是提高美國的債務上限,為政府支出提供更多空間。特朗普認為,這能幫助美國填補財政窟窿,降低經濟衰退的風險。
7月4日下午5點,特朗普在白宮南草坪舉行了盛大的簽字儀式。B-2隱形轟炸機、F-22和F-35戰斗機從上空飛過。這種軍事化的慶祝方式,充滿了特朗普的個人風格。
國會山上,共和黨人一片歡騰。他們認為這是特朗普執政以來的重大勝利。有了這個法案,特朗普在推行其他政策時會更有底氣。
正是這種"勝利"的感覺,讓特朗普決定在關稅問題上采取更強硬的立場。他相信,既然能在國內取得突破,在國際上也應該大展拳腳。
7月9日的最后期限越來越近。各國都在緊張地評估形勢。
歐盟內部出現了分歧。德國和法國主張強硬回應,意大利和西班牙則擔心貿易戰會拖累本就脆弱的經濟。最終,歐盟決定先觀望美國的具體行動,再決定反制措施的力度。
亞洲國家的反應各不相同。韓國保持沉默,希望通過外交渠道解決問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則開始評估關稅對轉口貿易的影響。泰國和菲律賓擔心農產品出口會受到沖擊。
拉美國家普遍感到不安。墨西哥作為美國的鄰居和重要貿易伙伴,面臨的壓力最大。巴西和阿根廷則在考慮是否要聯合其他南美國家共同應對。
非洲國家的處境最為被動。他們既缺乏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又承受不起貿易戰的代價。許多國家只能寄希望于國際組織的調解。
在這場全球性的關稅危機中,世界貿易組織顯得無能為力。WTO總干事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多邊機制解決爭端。美國對此不屑一顧。
特朗普團隊內部也有不同意見。一些顧問擔心,同時對這么多國家征收關稅,可能會適得其反。如果各國聯合起來反制,美國經濟也會受到嚴重沖擊。
貝森特試圖安撫市場。他強調,10%的基礎關稅率并不算高,美國愿意與各國繼續談判。只要各國表現出誠意,關稅率還有下調的空間。
特朗普本人則繼續在社交媒體上施壓。他威脅說,如果7月9日之后還有國家不配合,美國將采取更嚴厲的措施。這種恐嚇策略是否有效,還有待觀察。
全球金融市場開始波動。投資者擔心貿易戰會拖累世界經濟復蘇。股市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避險資產受到追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警告,如果美國真的對170多個國家征收關稅,全球GDP增長可能會下降1到2個百分點。這對剛剛從疫情中恢復的世界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最終會傷害美國自己。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會推高通貨膨脹。美聯儲可能被迫加息,這會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企業界的反應同樣值得關注。許多跨國公司開始重新評估供應鏈布局。如果關稅戰持續,全球產業鏈可能會發生重大調整。
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的缺席格外引人注目。北京保持著低調,既不評論美國的關稅政策,也不表態支持或反對其他國家。這種超然的姿態,反而增加了中國的影響力。
一些國家開始尋求與中國加強合作,以對沖美國關稅的影響。中國成了這場危機中的"避風港"。
2025年的這個夏天注定不平靜。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向全世界,卻獨獨繞過了中國。這個現象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當美國試圖以一己之力改變全球貿易規則時,現實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強權或許能贏得一時,卻贏不了一世。世界已經變了,有些教訓,即便是超級大國也得學會接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