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國家衰落飄零之際,無數(shù)的革命者前仆后繼,將微茫的個體合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帶著同胞們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時光。
在我國福建龍巖這個地方,就曾是革命者齊聚的搖籃,像傅連暲、陳仁麒、戴鏡元、黃亞光等等閩籍革命同志,曾高舉起星星之火,譜寫了福建人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最輝煌篇章。
其中陳仁麒將軍戎馬一生,先后參加了中央蘇區(qū)歷次反“圍剿”作戰(zhàn)和長征,率部參加了保衛(wèi)陜甘寧邊區(qū)和龍華、遼沈、平津、贛西南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屢建戰(zhàn)功,為新中國的解放和軍隊建設做出了諸多的貢獻。
早年在中央蘇區(qū)的革命歷程
1913年7月,陳仁麒出生在福建龍巖一戶貧苦的農民家中。當時陳家無房無地,寓居在本姓宗祠一隅,靠租種祠堂4畝田地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在凄風苦雨中他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
1928年7月,陳仁麒小學畢業(yè)后,因生活所迫,返回家中務農。那段時光對于略有文化知識的他來說,是十分難熬的。就在他對窮苦人出路何在、自己的前途命運又是什么這些問題困惑不解的時候,是我黨為他指明了前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9年,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熊熊烈火燃燒到閩西大地。同年5月,毛主席率領的紅4軍抵達龍巖小池。他們大力宣傳革命思想,積極發(fā)動民眾開展土地革命。就在此時,年輕的陳仁麒潛在的階級意識開始蘇醒,他積極擁護革命運動。
同年9月,他以滿腔熱忱投入到小池蘇維埃政權建立中,擔任了少先隊隊長、文化委員、秘書、文化夜校教員等職務,自此開始了早期革命活動,積極宣傳工農革命。
為了廣泛宣傳革命思想,善動腦筋的他利用業(yè)余時間編寫歌謠,其中有些歌謠經(jīng)過毛主席修改潤色后,甚至還被他被編成閩西山歌形式,在當?shù)厥艿搅藦V為傳唱。
毛主席在龍池書院暫住的一天,他特地派人將陳仁麒給召來,十分親切地和他進行了交談,并表揚他說:
“你這個伢子,人雖小,肚里墨水不少呀!”
1930年6月,紅21軍成立,陳仁麒堅定地邁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積極報名參軍,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炮火硝煙中,得到茁壯成長。
1931年1月,陳仁麒加入共青團,同年10月,被派往連城紅12軍訓練隊學習,歷時3個月,學成后被分配到紅12軍軍部特務隊擔任政委。
1932年1月,他光榮地加入了黨,同年6月,他被選派到江西瑞金紅軍學校團政委訓練隊,進行2個月的培訓,提高了自身的軍政素質和政委工作的能力。
1933年1月,陳仁麒被調任到紅11軍第31師擔任宣傳科科長,不久又升任紅11軍宣傳科科長。
1934年5月,在第五次反“圍剿”斗爭中,陳仁麒所在的部隊在泰寧地區(qū)開展防御戰(zhàn)斗,他不幸被敵人彈片炸傷,但形勢不允許顧及這些,仍然堅持戰(zhàn)斗。而這次受傷,休養(yǎng)了一個多月后,他才能下地。
同年10月,陳仁麒被調任至軍委干部團特科營擔任政委,隨即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為革命事業(yè)奮斗終生
在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陳明仁留守陜甘寧地區(qū),保衛(wèi)了中央機關和領導人的安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隨延安大批干部奔赴東北,迎接新的戰(zhàn)斗任務,參與建設了東北根據(jù)地,在東北野戰(zhàn)軍中任職,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第48軍的軍長賀晉年和政委陳仁麒率部進駐贛州地區(qū)后,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剿匪,兩人一道指揮部隊采取“分片包干”的原則,用時一年,全部肅清匪患。
1952年4月,第48軍軍部奉命編成新的第21兵團部,駐廣西南,陳仁麒任政委,與陳明仁成為搭檔。
1957年10月,根據(jù)組織安排,陳仁麒離職進入北京高等軍事學院深造,系統(tǒng)地學習文化知識和軍事理論。在學習期間,他還擔任班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陳仁麒格外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潛心攻讀,刻苦鉆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軍事理論水平。
1959年11月,他調任軍委炮兵政委。陳仁麒到軍委炮兵任職后,重視抓部隊、院校各級黨組織的建設,并把這項工作定為黨委機關的中心任務之一。
針對炮兵專業(yè)技術強、要求高和院校多的特點,他再三強調要抓“兩頭”,即院校、部隊黨委的自身建設,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對此,他常說:
“一支部隊,一所院校,如果基層支部沒有建設好,缺乏戰(zhàn)斗力,那么黨委的決策再好,也是無法付諸實施的。”
1965年,為適應部隊發(fā)展的需要,炮兵學院開始著手培養(yǎng)新武器的專業(yè)人才。面對新開的專業(yè),有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學員中出現(xiàn)了程度不同的畏難情緒,陳仁麒來到學校任職后,針對這一問題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他鼓勵大家:
“凡事都是由不知到知,關鍵是要有信心和勇氣,蘇聯(lián)人能學會的,我們也一定能學會。”
1970年12月,陳仁麒調任成都軍區(qū)第二政委,按照這種情況,他本應該將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但是他并沒有在這個崗位上任職多長時間。
1971年9月林彪叛逃后,陳仁麒被認為和林彪有所關聯(lián),于是他受到其影響被隔離審查,撤銷了所有的職務,于1973年被下放到蘭州市煉油廠蹲點勞動學習,在這里待了6年的時間。
直到1981年,中央通過撥亂反正,重新審查了陳仁麒的案件,證明了他的清白,撤銷了之前下發(fā)的罪名,他再次重返崗位。
1983年6月21日,軍委正式批準陳仁麒離休,按大軍區(qū)正職待遇。晚年的他長期纏綿與病榻,但仍積極宣傳英雄人物董存瑞的革命形象,撰寫紀念文章,成為董存瑞的塑造者之一。陳仁麒于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1929年至1994年,陳仁麒65年的革命生涯,以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以英勇獻身的精神,以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浴血奮戰(zhàn)、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終結。真正實現(xiàn)了他自己當年立下的諍諍誓言:為革命事業(yè)奮斗終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