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這是跟咱示好呢。
7月3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開了一場不按劇本走的發(fā)布會,就說了一句話:“不談了。”
隨即美方直接向170多個國家發(fā)出加稅通知。
掀桌子,摔杯子,撕合約。
而在這場“全球震蕩”的通牒式操作中,唯獨中國被排除在外。
從90天窗口關閉到特朗普控訴“拖延戰(zhàn)術”,再到“倫敦框架”悄然生效,一場全球貿易的重構正在悄然發(fā)生。
特朗普一下得罪這么多人,不怕人家聯合起來啊。
2025年4月,美國財政部和白宮聯合宣布將為全球主要貿易伙伴設立一個90天的談判窗口。
美方稱愿意“一對一”坐下來談,重新厘清關稅規(guī)則。
窗口期定得很明確:截止到7月9日。
原本這被解讀為特朗普政府釋放善意的表現,畢竟大選年誰也不想惹事。
但事實是:這90天變成了“最后通牒”。
到7月初談成的國家只有兩個,英國、越南。
其他國家要么沒談攏,要么干脆沒開始。
7月3日特朗普一錘定音:“不談了。”
“他們并非前來談判,而是在拖延時間。”特朗普在發(fā)布會上毫不客氣地說。
這話聽上去像在甩鍋,但翻看過去三個月的談判記錄,確實有跡可循。
歐盟、印度、巴西,多次要求延長談判周期,理由五花八門:技術評估不夠、內部協調沒完成、需重新立場確認。
還有國家提出要把談判延至2026年初。
特朗普團隊極度警惕這種“時間戰(zhàn)術”。
白宮內部人士稱這種拖延實際上是為了等待大選結果,賭美國政策會變。
“他們在等我們自己走進談判陷阱。”一位參與談判的美方官員這樣總結。
所以特朗普干脆掀桌子,不等不談,直接通知。
就在其他國家還在等美方“通知”的時候,中國已經完成了一輪關鍵博弈。
2025年5月,中美代表團在倫敦展開多輪閉門談判簽署臨時框架協議。
這被稱為“倫敦框架”,內容并未公開,但部分細節(jié)陸續(xù)浮出水面:
美方取消了對中國EDA軟件出口的部分限制
航空發(fā)動機技術轉讓審批提速
乙烷等能源產品出口許可恢復
這不是“豁免”,而是互降、互惠、對等協商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這份協議把中美貿易關系從“7月9日死線”中單獨拎了出來,按自己的節(jié)奏推進。
其他國家等的是通知,中國談的是時間和條件。
而另一邊,170多個國家的郵箱里,陸續(xù)收到了來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關稅通知函”。
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同日的國會聽證會上確認,約100個國家將被征收10%的統(tǒng)一關稅,歐盟、印度、日本等則被劃入高風險區(qū)稅率20%-26%。
更狠的是一些中小國家稅率高達36%、47%、甚至50%。
馬達加斯加、萊索托、斯威士蘭等非洲國家,幾乎無一幸免。
這些國家人均GDP不過兩三千美元,卻要承擔如山一樣的出口壓力。
一位非洲國家使館官員私下表示:“我們本來就不是美國的競爭者,現在被當成靶子打,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們。”
相比之下,中國的策略顯得更有章法。
7月3日,中國商務部回應稱,“倫敦框架”正在穩(wěn)步推進,美方通報機制正常,中方依法審批出口許可申請。
沒有驚慌,沒有抱怨,該做什么做什么。
這不是軟弱,而是節(jié)奏感。
中國沒有急于出招,也沒有被美方節(jié)奏帶走,而是選擇按照自己的時間表推進談判。
“不主動出擊,但也絕不退讓。”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對國際博弈的長期判斷。
特朗普這次“掀桌子”不是即興操作,而是一次精心設計。
對美國是財政新規(guī);對他國是貿易重構;對中國是一次節(jié)奏博弈的勝出。
170國收到通知,中國卻坐在談判桌上。
這個“例外”不是赦免,而是談下來的,是在規(guī)則未崩前主動搶位。
全球貿易正被重新洗牌,誰先落子誰就握有先手。
顧正龍2025-07-04特朗普突然改口,除了中國這個特例外,美方對170國發(fā)出加稅通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