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親手設計的東北大學?;眨?4年,被譽為“有骨有魂的圖騰”;如今的新?;諈s被吐槽像“農夫山泉”。一個是文化象征,一個是國際標準,你覺得誰才配代表這所百年名校?
1929年,林徽因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那時候她才25歲,剛剛回國沒多久,帶著西方美術教育的底子,也帶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卻已經是東北大學建筑系的創始人之一。
東北大學剛剛易主,張學良兼任校長,提出要為學校設計一個新校徽。
當時全國上下風雨飄搖,東北更是風聲鶴唳,但這并不妨礙一個年輕的女建筑師,動手畫出一枚真正有分量的徽章。
你可能覺得,一個?;詹贿^是個圖案,能有多大意義?可在那一年,林徽因卻把整個東北的脊梁都畫進去了。
她在校徽的正上方,放上了“艮卦”八卦中代表東北方向的卦象,?,三個短橫,中斷而堅挺。這不只是一個方位,更是一種姿態。
她在下方畫了“白山黑水”的圖案,長白山的輪廓、黑龍江的流線,像是為東北畫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徽章兩側,一邊是狼,一邊是熊,聽起來有些兇悍,但林徽因沒想用它們來嚇唬人。她用狼象征日本,用熊暗指沙俄,提醒東北人:我們的土地,正被虎視眈眈。
這個?;眨皇瞧聊敲春唵?,它是當年的一封戰書,一句警告,一聲吶喊。
內圈篆刻著“知行合一”,這是王陽明的學說,也是林徽因的信仰。她不用西方的格言,不抄襲別國的設計,而是在傳統中找到了力量。
她還用了佛教寶相花紋和蓮花做裝飾,整個徽章古樸而莊重,像一枚沉甸甸的玉璧。
那年,?;照骷盏搅松习俜莘桨?,但林徽因的設計毫無懸念地勝出。她拿到了400銀元獎金,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你可能想不到,這個設計從1929年開始使用了64年,直到1993年被停用。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眨渥罱K定型版本是在2002年確立啟用的。
新?;盏淖兓苊黠@。最上方不再是艮卦,而是張學良手書的“東北大學”四個字,這是1992年張學良在夏威夷親筆題寫,后由校方采用。
正下方加了“1923”建校年份,告訴世人:這所大學的根,從張作霖時代就已經種下。
中間那座長白山和黑水還在,但線條更簡潔,顏色更現代。外圍還加了一圈英文,校名寫得規范又國際范兒。
但原來的狼與熊沒了,艮卦沒了,校訓沒了,連那些歷史紋樣也一并舍棄。有人覺得輕松了,清爽了,也有人覺得,味道淡了,骨頭軟了。
到底哪個更好?這問題,似乎誰也說不準。
林徽因的設計,被贊為“有血有肉”。它不僅美,還有態度,甚至有一點鋒利。
而2002年定型的新校徽講究簡約與規范,更像是一個現代品牌,有辨識度,也有傳播力。
支持新校徽的人覺得,學校就該面向世界,不能老抱著過去不放??蓱涯罾闲;盏娜苏f,再怎么國際化,也不能把骨子里的文化剪掉。
這并不是一場純粹的美學之爭,它更像是一種價值觀的碰撞。你是更看重歷史的厚重感,還是更追求時代感和國際范?
你想讓人記住“知行合一”,還是更希望別人一眼就看懂校徽是誰家的?
其實最難的是,這兩種選擇都沒錯。林徽因的?;?,像一位穿著旗袍、眼神堅定的女將軍,站在風雪中不肯退讓。
新版(2002版)?;眨瑒t像一個西裝筆挺、手持護照的留學生,干凈利落地走向世界。一個代表守,一個代表進。你無法說誰更高級,只能說,它們屬于不同的年代。
再往深里說,這不僅僅是林徽因和新設計師之間的較量,而是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之間的對話。
林徽因的時代,講究的是文化自信、民族氣節,甚至帶著一點悲壯。而今天,我們更看重傳播力和可識別度,講究效率和全球語言。
但說到底,林徽因的設計從未被遺忘。它依舊被珍藏在校史館里,被一代代東北大學的學生提起。
它不是被拋棄了,而是被安放在了一個更貼近歷史的位置。你不能否認它曾經的輝煌,也不能否認現在的選擇。
這才是最真實的答案:沒有誰更好,只有哪個更合適。
林徽因用筆墨畫下了一段歷史,新校徽用線條連接著現在和未來。一個代表初心,一個代表方向。我們沒有失去她的設計,只是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走在她曾走過的路上。
她曾經說過一句話:“真正的建筑是凝固的詩?!蹦敲矗苍S那個老校徽,就是她為東北大學寫下的,一首沒有名字的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