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一列從北京開往奉天的專列在皇姑屯附近突發爆炸,車內幾乎所有乘客都未能幸免。
而這趟專列上的重要人物,正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位攝行總統職權的大元帥、威名遠揚的東北王和奉軍總司令張作霖。
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結拜兄弟吳俊升,這位排行老二的兄弟當場身亡。張作霖則重傷被送往奉天,在留下了簡短的二十字遺言后也離世。他的遺言是:"趕快通知小六子,把部隊拉回關外,跟鬼子干到底!"
張作霖猝然去世,使得接替他位置的張學良壓力驟增。前有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等北伐軍虎視眈眈,后有日本關東軍早已覬覦許久。
為了穩定局勢,張學良迅速將40萬奉軍調回東北,各路大小軍閥在此期間選擇團結一致,共同擁立少主。一時間,日本人并沒有輕舉妄動。就在張作霖去世僅一周后,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表示支持南京政府。
暫時解決了外患問題,但內部紛爭卻隨之而來。楊宇霆首先站出來公然反對張學良的政治主張,并拒絕參加東北易幟典禮當天的合影留念。此外,他還以老臣自居,多次對年輕的新主進行"管教",這個詞用得頗為耐人尋味。
歷史上,新君初立而老臣跋扈的情況屢見不鮮。楊宇霆,這位曾經的重要外交官和奉軍內部士官派代表,在張作霖生前就不安分。他曾與老同學徐樹錚串通,以奉軍名義私領軍餉,并招募了四個旅的新兵。
當時,雷厲風行的張作霖通過撤職警告震懾住了楊宇霆,使其不得不服從。但面對像花花公子般出身顯赫但缺乏實戰經驗的張學良,楊宇霆大概連正眼都懶得瞧一下。
楊宇霆心腹常蔭槐,也堅定支持他的主張,同樣堅決反對東北易幟。這種內憂外患交織之下,讓新任少主面臨著更加復雜和嚴峻的挑戰。1929年1月,楊宇霆與常蔭槐聯手逼迫張學良在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上簽字。
楊宇霆的跋扈行為、日本人的暗示、蔣介石的推波助瀾,再加上張學良剛即位急需立威,而楊、常二人的步步緊逼,讓張學良無路可退。他果斷地在老虎廳將楊、常二人斬殺,這一事件被稱為“楊常而去”。
這次行動的魯莽和毫不掩飾,暴露了張學良政治手腕的稚嫩。
然而,楊宇霆之死并不僅僅是張學良掌權后兩人之間的簡單矛盾。這種積怨可能早已深埋心底。
這一切不得不提到一個對張學良影響深遠的人——郭松齡。他曾在東北講武堂擔任張學良的武術教官,后來成為東北軍中的陸大派代表人物,但最終倒戈反奉,在新民兵敗,被稱為“郭鬼子”。
郭松齡,這位既是老師又是朋友的奉系五虎將之一,直接死在了楊宇霆手中。
郭松齡也是奉軍中少有的能將。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他與張學良帶領東路軍頂住了張作霖全面潰敗的壓力,在山海關一帶取得狙擊戰大勝。
大家都知道,當時23歲的張學良初次參戰,不太可能獨自指揮贏得勝利。顯然,這次大勝主要歸功于郭松齡。而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率領第3軍,與姜登選和韓麟春的第1軍聯合擊潰直系主力,再獲全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