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9B真打下了一架陣風?巴基斯坦王牌飛行員突然爆料,狠狠打臉官方戰(zhàn)果說法!殲-10不是唯一主角,中制防空系統(tǒng)或成幕后殺手,印度空軍的“驕傲”竟在HQ-9B雷達下瞬間蒸發(fā)?
陣風到底是被誰打下來的?HQ-9B真的立功了?一個退役飛行員的一句話,把整個南亞空戰(zhàn)的戰(zhàn)果歸屬再次攪亂了。
沒人想到,沉默了快兩個月的巴基斯坦,退役準將奇什蒂會在7月4日向《Defense Security Asia》爆料,稱“一架陣風被HQ-9B擊落”。
但這場爭議背后,是官方口徑與個人陳述的巨大矛盾,巴基斯坦國防部自5月沖突以來始終堅稱:所有3架陣風均由殲-10CE使用PL-15E導彈擊落。
HQ-9B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沖突中,但這次的“疑似擊落”卻是它第一次被拉入“陣風殺手”的名單。
陣風一直被印度奉為空軍的“半壁江山”,而它最引以為傲的SPECTRA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低雷達截面和流星導彈組合,被認為是南亞空域的“絕對優(yōu)勢”。
但正是這樣一架戰(zhàn)機,在夜幕下消失于克什米爾山谷,殘骸照片由印度村民公開,卻始終沒有明確的擊落方式。
奇什蒂的爆料打破了沉默。他不是無名之輩,飛過F-16,也指揮過殲-10,擁有兩枚國家英勇勛章。
他說HQ-9B打下陣風,是因為他“親眼看到雷達鎖定和攔截過程”,但這番個人說法與巴國防部公告直接沖突,且未提供雷達數(shù)據(jù)或殘骸證據(jù)。
更關鍵的是,印巴雙方均確認印度損失戰(zhàn)機為5架,3陣風+1蘇-30+1米格-29。
那么,HQ-9B是否可能完成這次攔截?技術上看存在理論可行性,但實證不足。HQ-9B的部署覆蓋沖突空域,其相控陣雷達能同時跟蹤上百個目標。
然而殘骸分析顯示:陣風斷裂特征與空空導彈破片損傷更吻合,而防空導彈通常造成更大規(guī)模結構解體。
此外,印度軍方報告稱HQ-9B在沖突中未能攔截印方導彈,且一部發(fā)射器被“魯?shù)绿m姆-1”反輻射導彈摧毀。
巴方的作戰(zhàn)體系優(yōu)勢才是關鍵。殲-10CE在ZDK-03預警機支持下,通過數(shù)據(jù)鏈實現(xiàn)超視距打擊。
PL-15E導彈在120公里外發(fā)射后由預警機中繼制導,而印軍因多國裝備協(xié)同混亂導致決策延遲達2.3秒。法國達索公司雖否認損失3架陣風,但未質疑J-10CE擊落陣風的技術可能性。
為什么奇什蒂會拋出HQ-9B擊落說?這更像個人觀點引發(fā)的輿論漣漪,而非官方戰(zhàn)略設計。
巴政府始終統(tǒng)一歸功于空軍,若承認HQ-9B擊落陣風,等于否定自身空軍戰(zhàn)果。印度反而借機貶低HQ-9B效能,稱其“完全失敗”。
至于軍貿影響,沙特、伊朗等國對HQ-9B的興趣仍停留在潛在階段,土耳其SIPER系統(tǒng)甚至成為巴方替代選項,所謂“全球軍貿亮劍”實為過度解讀。
這場空戰(zhàn)重新定義了南亞空權天平。過去印度依賴S-400和陣風實現(xiàn)“空中壓制”,但這次暴露出致命短板。
蘇-30用俄制系統(tǒng)、陣風靠法制界面、米格-29嚴重老化,“多國拼盤”體系導致指令混亂。而巴方以殲-10CE+預警機+數(shù)據(jù)鏈構建的殺傷閉環(huán),實現(xiàn)了0.3秒決策優(yōu)勢。
奇什蒂的爆料,終究只是這場體系較量的插曲。當陣風殘骸的彈片分析指向PL-15E特有的預制破片,當印度飛行員名單確認3名陣風飛行員失蹤,真相已浮出水面。
世界確實在重新評估南亞天空,但立功的主角仍是殲-10CE和它背后的中巴作戰(zhàn)體系。
HQ-9B或許曾在雷達屏上鎖定目標,但擊落陣風的,是那片由預警機、數(shù)據(jù)鏈和超視距導彈編織的火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