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心心念念讓美國偉大美麗的法案,在7月3日正式通過。只是沒有想到,卻引起了輿論反響,當天《紐約時報》上面就出現了美國專家的評價。
托馬斯·弗里德曼表示,特朗普的新法案讓中國再次偉大,現在14億的中國人都在笑話美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特朗普的法案讓中國再次偉大
7月4日美國獨立日,特朗普總統在白宮鄭重簽署了被他盛贊為大而美的稅收和支出法案。然而這份法案引發的爭議,遠超過節日煙花的喧囂。
美國知名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上拋出一個尖銳觀點,這項法案實質上是讓中國再次偉大,甚至戲言14億中國人都在笑話美國。
此言一出,瞬間在美國內外激起千層浪。這份引發巨大爭議的大而美法案,核心內容直指美國能源政策的重大轉向。
它大刀闊斧地削減了對太陽能、風能以及電動汽車產業的稅收優惠,給這些代表未來方向的行業踩了一腳急剎車。
更引人注目的是,法案設立了復雜限制條款,試圖阻止與中國有關聯的企業獲得相關補貼,這在實際操作中可能讓不少美國本土項目也陷入合規困境,進退兩難。
法案同時開了一個歷史倒車,它果斷廢除了對甲烷排放的限制規定。要知道,甲烷可是比二氧化碳威力更強的溫室氣體。
當全球都在努力收緊環保韁繩時,美國的這一松綁顯得格外突兀。弗里德曼一針見血地批評,這不僅削弱了美國在人工智能時代至關重要的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更堪稱戰略性自我傷害。
法案支持者們給可再生能源貼上了自由派的標簽,這與中國全力擁抱綠色能源的姿態形成了戲劇性反差。
當美國在能源政策上踩剎車猶豫不決時,中國正開足馬力駛向清潔能源的未來賽道。法案引發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顯露端倪。
中國清潔能源的狂飆突進
弗里德曼筆下那聲來自東方的巨大驚雷,其底氣正是源于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實實在在、一日千里的驚人成就。
最新數據清晰描繪了這條昂揚向上的增長曲線,僅2025年前5個月,中國就新增光伏裝機1.96億千瓦,同比增長高達57%,光伏總裝機歷史性突破10億千瓦大關,這相當于48個三峽電站同時運轉的磅礴力量!
如此規模每年可生產1.2萬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足夠滿足近5億家庭的年用電需求。風力發電同樣高歌猛進。
截至2025年4月,風電發電量已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2.78%,累計并網裝機占比達15.5%。國際報告更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在全球突破230吉瓦的海上風電市場中扮演核心角色
難怪英國《衛報》驚嘆,中國太陽能裝機容量已超1000吉瓦,占據全球半壁江山,其擴張速度令人震撼。
英國研究機構Carbon Brief分析師西蒙·埃文斯指出,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上的投入與產業優勢已形成強大競爭力。
核心技術突破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引擎,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揭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與光伏項目的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60%和80%,中國產業鏈的規模化效應與技術創新對此功不可沒。這直接惠及全球能源轉型,讓綠色電力變得更加經濟可行。
當全球都在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巨量電力需求未雨綢繆時,中國通過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產業,正構筑起面向未來的電力長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固的能源保障和戰略緩沖。這種戰略定力,恰與美國當前的搖擺形成鮮明對照。
中國的貢獻更體現在實實在在的全球行動上,外交部發言人援引數據指出,2024年中國每發10度電,就有4度源自清潔能源。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技術出口國,中國一力創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近半的工作崗位。
去年全球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中,中國貢獻了高達60%的增量。聯合國方面亦明確肯定了中國新能源發展對世界的積極貢獻。
從技術普惠到產業引領,中國正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當我們審視這股綠色浪潮的深遠影響,其意義已遠超能源本身。
美國內外的憂慮與震蕩
大而美法案的通過絕非風平浪靜,其引發的連鎖反應在美國國內乃至國際層面迅速擴散。最直接的憂慮來自專業機構冰冷的預測數字,研究公司能源創新警告,法案對可再生能源的打擊將導致美國批發電價在2035年前暴漲約50%。
到2030年,消費者每年將額外負擔超過160億美元的能源賬單;更令人揪心的是,大約83萬個本可誕生的可再生能源相關工作崗位可能就此蒸發。
商界領袖的反對聲同樣響亮,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激烈批評該法案令人作嘔,甚至放話若其通過將另組美國黨。
他的擔憂直指核心,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個國家能否提供充沛、低廉且清潔的電力,直接決定著其開發強大AI引擎的能力,進而影響未來經濟與國力的根基。
正如專家尼克·尼格羅的斷言,十年后回望,此刻可能就是美國實質上錯失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節點。
法案的爭議性更直觀地體現在美國本土的街頭,就在特朗普簽署法案的7月4日獨立日,全美數十個城市爆發了以解放美國為主題的抗議活動。
從芝加哥、洛杉磯到弗吉尼亞、俄勒岡,成千上萬的民眾走上街頭,高舉標語表達對包括該法案在內的諸多政策的不滿。
這場貫穿假期的公民表達浪潮,凸顯了法案撕裂美國社會的現實。當美國在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陷入內部分歧與戰略猶疑,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其未來的航向。
特朗普在2025年獨立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其命運已然與一場更宏大的時代變局緊密相連。而弗里德曼的警示并非空穴來風,在人工智能即將重塑全球格局的前夜,穩定、充沛且清潔的電力供應已成大國競爭的關鍵籌碼。
反觀美國,圍繞大而美法案的激烈爭論與街頭抗議,暴露了其在能源轉型道路上的躊躇與內耗。這場圍繞能源未來的競爭,早已超越單純的技術或產業之爭,它關乎一個國家在新時代的立足之本與發展之勢。
主要信源
中國每10度發電中有4度清潔能源 聯合國點贊中國新能源發展——新浪財經2025-04-02
美“獨立日”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民眾卻在抗議——新華網2025-07-05
《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里德曼: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讓14億中國人笑話美國——觀察者網2025-07-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