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沿著緯度聽中國》看片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副總編輯王薇、戰略顧問王堅平以及制片人高曉蒙、總導演李晉雄等主創人員與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這部聚焦北緯30°地理人文紀錄片的創作價值。
看片會上,國家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所所長趙捷對《沿著緯度聽中國》給予了高度評價。
國家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所所長趙捷
“去論文化” 用家常話講故事
趙捷敏銳捕捉到片子對“聽覺敘事”的突破性探索:“廣播是什么?給千里之外特別閉塞的地方的一個盲人說故事,也能夠說明白?!?/p>
趙捷嘗試以廣播的角度“聽”了這部紀錄片:“如果只是聽,不看畫面,我能不能感受到現場?”他表示,這部片子留給他很多想象的空間。
看片交流會上,趙捷多次強調紀錄片“去論文化”的敘事特質:“現在很多片子把文化講成了論文,故弄玄虛,但這部片子給我的情緒價值是‘治愈’?!?/p>
他以浙江金華鄭店村村民自發組建婺劇團的故事為例:“那個小姑娘是外來的,之前根本不懂戲,唱了兩次戲門開了,就帶動大家一起排演戲。這是多么包容,不需要說很多,就能表明鄉村經濟的發展給我們今天帶來了什么?!?/p>
這種“去論文化”,還體現在紀錄片表現的人與自然共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很多鏡頭很有趣,比如片中有一幕被救助的雪豹對每天喂養它的人吼叫,展現出野性,我馬上就想到‘和諧、和睦、和生、和存’。我們原來看到的雪豹都是在戈壁灘上,鏡頭推上去,往往看不清楚。現在它就在你眼前,雖然在籠子里,但和你是共存的?!壁w捷表示,做紀錄片,需要讓觀眾“聽懂”、被感染?!斑@是我們需要呈現的,而不是用大家聽不懂的語言輸出?!?/p>
在AI時代守護真實溫度
面對紀錄片中AI生成畫面的標注處理,趙捷給予高度評價:紀錄片里面標注‘AI生成畫面’,這是對觀眾極大的尊重。
“我告訴你這是AI生成的,這是對觀眾的尊重,表明我的標簽是真實的,這樣可以在某個檔案庫里能有一個條目放進去。”趙捷表示,如實記錄AI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是紀錄片工作者的責任使命擔當?!叭舾赡旰?,看片子的人、做解釋的人都不在了,也不會以訛傳訛。”
在文化傳承的年輕化表達上,紀錄片中體現的“為年輕人講故事”,也讓他感動?!捌械摹”鶏u’其實是給年輕人創造的,創意和行動都是年輕人來實現的。其實也傳達了時代的價值,我們現在要把更多的話講給年輕人聽,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表達?!?/p>
當地理緯度遇上視聽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中國故事?央廣網特別策劃的《沿著緯度聽中國》大型融媒體項目,以中國地理當中的“緯度”為切入角度,以“在緯度之上 發現中國之美”為主題,選取緯度線上的特色區域、聚焦特色主題,打造全媒體城市“黃金名片”。從人文地理角度揭示中國文化奧秘與新氣象,以潤物細無聲的形態展示地域、物產、文旅的高價值品牌和內容,呈現“了不起的中國珍藏”,讓廣大觀眾能充分體驗和欣賞中國之美。
第一季將于7月7日至11日在CCTV-10首播,隨后在央廣網、騰訊新聞等平臺同步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