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軍又栽了個大跟頭,這事說起來簡直讓人覺得他們是老毛病又犯了。2025年7月2日下午,負責俄羅斯海軍岸防和海軍步兵作戰的副司令古德科夫,帶著十多個作戰人員跑到庫爾斯克州科列涅沃市前線開指揮所會議,結果被烏軍的“海馬斯”火箭炮盯上了。烏軍直接發射4枚導彈,導彈跟長了眼睛似的穿透屋頂,在掩體內爆炸,當場就把包括古德科夫在內的11個人炸死了,還有幾十人受傷,整個155旅級指揮部直接被“一鍋端”了。這事兒可不是小事,要知道這已經是俄烏沖突以來第12名被烏軍“斬首”的俄軍高階將領了,仗打到這份上,俄軍將領還這么頻繁出事,簡直成了現代戰爭里的一個“奇觀”。
先說這事兒的經過吧。按俄羅斯塔斯社的說法,古德科夫去的那個科列涅沃市,離俄烏接觸線也就25到30公里,這么近的地兒,俄軍居然大搖大擺地開會,還沒做任何無線電反偵察措施。更離譜的是,有報道說他們開會的時候,副司令居然用軍用通訊設施給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發賀電,慶祝人家建城紀念日。就這么一發電報,信號直接被北約情報機構截獲了,烏軍的“海馬斯”順著坐標就打過來了,4枚導彈精準命中,直接把指揮所炸塌了,人都埋廢墟里了。你說這事兒荒唐不荒唐?明明知道北約天天拿衛星、電子監聽站盯著呢,還敢這么隨便發信號,簡直是把自己的位置往敵人槍口上送。
再看看俄軍這指揮習慣,真是讓人著急。從俄羅斯帝國時代開始,高級軍官就喜歡往一線跑,覺得這樣能鼓舞士氣,可現在都什么時代了?信息化戰爭里,前線有多危險不知道嗎?北約給烏軍的情報支援那么厲害,俄軍指揮所設的位置還離接觸線那么近,人家烏軍的無人機輕輕松松就能偵察到,導彈射程也夠得著。你看北約標準的前線指揮所都設在離接觸線50公里外,烏軍自己都設在70到80公里外,俄軍倒好,就設在25到40公里的地兒,這不就是給人家當活靶子嗎?
而且俄軍在電磁頻譜管理上的問題,那真是積重難返了。他們和烏軍的無線電波段有重疊,自己的電子戰裝備還跟雷達、通信系統互相干擾,動不動就得降低防御或者放棄電磁掩護。就說這次吧,估計就是電磁掩護沒做好,讓北約抓住了信號漏洞。說白了,就是俄軍電子戰反應能力差,防御不行,頻譜管理亂糟糟的,指揮所的電磁防護到處是漏洞。要不是俄軍火力和電子戰壓制著烏軍,說不定前線指揮鏈早就被打癱瘓了。
更關鍵的是,俄軍高層好像壓根沒把這些血的教訓當回事。從沖突爆發到現在,多少將領因為親赴前線被打死了,可他們還是我行我素,覺得去前線指揮是理所當然的事。也不想想,現在情報這么發達,北約的電子戰飛機、偵察衛星隨時盯著,你的通訊信號一出來,人家就能定位,被斬首就是遲早的事兒。還有俄軍的防空系統,看著挺厲害,關鍵時刻連個導彈都攔不住,中遠程防空能力也太尷尬了。
這次損失的可不只是一個副司令這么簡單。古德科夫可是俄軍里的“新星”,他本來是155海軍步兵旅的旅長,因為打仗厲害拿了“俄聯邦英雄”稱號,3月底剛升成海軍副司令,還是推動俄軍“旅改師”計劃的關鍵人物。按照俄軍規劃,155旅本來要在2025年升格成師,整個海軍步兵旅都要擴編,可現在關鍵人物沒了,本來就缺錢缺裝備的擴編計劃這下更懸了。俄軍本來就缺高級陸戰指揮人才,現在更是雪上加霜,不知道這次折戟能不能讓莫斯科高層醒醒神,可別再這么硬扛著了。
說到底,俄軍這事兒暴露的不是單個問題,而是從指揮理念到技術管理的全方位滯后。在信息化戰場上,還抱著老一套的指揮習慣不放,不重視情報安全和電磁防護,就算裝備占優勢,也照樣得吃大虧。現在古德科夫被埋廢墟里,俄軍的夏季攻勢計劃估計也得受影響,后續怎么調整,能不能吸取教訓,還得接著看。但就目前這情況,俄軍要是再這么頑固下去,指不定還得出啥大岔子,這仗打得,真是讓人替他們的指揮層捏把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