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這片土地上,有那么些人,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國家撐起一片天。今天要講的這位,叫趙宗剛,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漢子。他當了31年的兵,退役后卻沒想著享清福,反而把一堆值錢的專利全獻給了軍隊。聽他徒弟說,這些東西要是賣出去,少說也得七位數。這事兒聽起來挺震撼的,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山東兵王的故事。
趙宗剛是1968年10月生的,家在山東萊西市的一個小村子。那時候農村日子苦,他打小就跟著爹媽在地里干活,風吹日曬,練就了一身硬骨頭。1986年,他18歲,聽說當兵能保家衛國,腦子一熱就報了名,穿上了軍裝。這一穿就是31年,他把人生最好的年華都給了部隊。
剛入伍的時候,他滿心想著開坦克,威風凜凜地沖鋒陷陣??涩F實給他潑了盆冷水,分到飼養班養豬去了。每天推著獨輪車喂豬,豬圈里的味兒能熏得人頭暈。可他沒啥怨言,干活踏實,領導看他靠譜,很快就把他調到了炊事班。
在炊事班,他從不會做飯開始學。剛上手那會兒,炒菜糊鍋是常事兒,鹽放多了,戰友們吃得直咧嘴。他不服輸,天天早起練刀工,晚上翻菜譜琢磨咋能讓飯菜好吃點。半年下來,他的紅燒肉能飄香整個食堂,土豆絲炒得脆生生的,老兵都夸他手藝好。后來,他終于熬出頭,轉到了坦克連,圓了當初的夢。
到了坦克連,趙宗剛跟打了雞血似的,天天泡在訓練場上,很快就成了頂尖的坦克手???993年一次訓練,坦克突然趴窩,發動機咔咔響,查了半天發現是設備問題,跟他操作沒啥關系。這事兒讓他心里一震,意識到再牛的坦克沒維修兵撐著也不行。于是他主動請調到修理連,從此跟機械零件杠上了。
修理連的日子不輕松,他從頭學起,拆裝零件,手上全是老繭。晚上沒事兒就點著燈看維修書,筆記本記了滿滿幾本。1993年一次演習,一輛坦克關鍵時刻掉鏈子,他趕過去修,可怎么弄都沒修好,最后那輛車被撤了出去。他心里憋著一口氣,覺得自己沒用,從那以后下死勁兒鉆研技術。
他買了9本發動機維修的書,沒日沒夜地啃。慢慢地,他發現每個故障都有自己的“聲音”,就像人說話似的。他靠著耳朵硬是聽出了門道,總結出一套“五部聽診法”——聽聲、看形、摸感、聞味、問情況。這法子簡單好用,修起車來快準狠,后來在軍區推廣開,成了維修兵的寶貝。
時間一長,趙宗剛的名聲越來越響,人稱“鐵甲神醫”。他能修15種戰車,光靠聽診器就能找出裝甲車的毛病,準到98%。2011年軍區搞比武,三輛故障車擺在那兒考驗他。他拿著聽診器一聽,前兩輛毛病找得準準的,第三輛他說沒問題,果然一點兒毛病沒有。領導都服了,說他是部隊的寶貝。
趙宗剛不光修車厲害,還愛琢磨新東西。他發明了60多種工具,其中有個“氣缸壓力測試器”,專門解決高原上裝甲車動力不夠的問題。2011年高原演習,他連夜弄出這玩意兒,第二天裝上去一試,效果杠杠的,部隊上下都松了口氣。他的這些發明,省錢不說,還大大提高了戰斗力。
31年軍旅,他拿了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還得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的稱號,人人都叫他“兵王”。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他負責檢修裝甲車,忙得腳不沾地,最后閱兵順利完成,他心里那叫一個踏實。2017年,他退役了,帶著一身榮譽回了家。
退役后,趙宗剛沒閑著,去濟南一家鍋爐廠當了廠長。憑著部隊攢下的技術和經驗,他在廠里干得風生水起??刹鸥闪税肽?,2018年初,部隊一個電話打過來。老戰友說,新裝備的裝甲車老出問題,技術員搞不定,領導點名要他回去。他沒猶豫,辭了職就回了部隊。
回去后,他立馬撲到維修一線。新裝備復雜,他戴上老花鏡翻資料,親自上手拆設備。有次高原測試,他帶著自制的測試器,盯著參數一點點調,終于把問題解決了。部隊領導說,他這一回來,真是救了急。
在部隊這些年,趙宗剛攢下了上百項專利,有提高發動機效率的,有簡化維修流程的,每一項都是他熬夜琢磨出來的心血。要是拿去賣,隨隨便便都是七位數的價??伤麤]這么想,他覺得這些東西是部隊培養出來的,理應還給部隊。于是,他把所有專利都無償獻給了軍隊。
他的徒弟小李,90后,技術不錯,但有時候會算計點小賬。有回整理資料,他翻著師傅的專利文件,忍不住感嘆,這些東西要是賣了,少說也得七位數,就這么給了部隊,太虧了。趙宗剛聽完沒生氣,就拍拍他肩膀,說錢買不來部隊的信任和國家的安全。小李聽完愣了神兒,心里對師傅更多了幾分敬意。
趙宗剛這事兒在部隊里傳開了,大家都說他夠硬氣。他不僅自己干,還帶了600多個徒弟,把技術一點點傳下去。他的“五部聽診法”和那些專利,現在都成了部隊維修的標配,為國防省了不少心。他的故事激勵著年輕兵,讓他們知道啥叫軍人本色。
除了干活,他還熱心公益,資助窮學生,幫有難處的戰友。有人問他為啥這么拼,他說當兵的人,不能忘了本。如今他50多歲了,精神頭還足得很,說只要部隊需要,他就一直在崗。
說到這兒,我不禁想,咱們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他們不圖名不圖利,就想著為國家為人民多干點啥。趙宗剛的故事還沒完,只要部隊需要,他還會接著干下去。咱們也別光看著,向這位山東兵王學學,把自己的本職干好,把該盡的責任扛起來。這,才是對他最好的致敬。
參考資料
付曉輝 ,梁申虎 ,張媛.一位老兵的愛軍精武傳奇[N].法制日報,2012-12-13(0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