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 | 學姐的口袋
視頻 |學姐的口袋
01
“500分沒學上,700分進不了清北”
誰能想到,有一天“高分無學可上”這句話,會實打實砸在那么多文科生頭上。
今年這場高考,河南、江西、廣東……多少考場修羅場,一夜之間,把無數文科生的志愿填成了廢紙。
河南光是文科就35萬人,達到本科線的只有9萬人,錄取率連27%都不到。
說句扎心的,考500分放在別的省,也許能搏一搏一本,但在河南、江西,大概率只能去民辦,甚至直接滑檔到大專。
考600分呢?
今年河南有5萬人都在600分以上,一本都得拼命搶位置。
就算考到700分,在河南今年也有108個,清北的強基計劃,去年給河南只分了32個名額,連北京某頂尖中學一個學校錄的人都不如。
02
我們來看看數據:貴州文理科分數線差71分,河南百萬考生,文科達線的只有9萬人,比理科少了30多萬。
錄取率呢?
文科30%,理科70%。
文科生看著自己高高在上的分數,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學校。
你以為只是“運氣不好”?
其實這背后藏著的是國家戰略的深度調轉,以及一場對未來的重新規劃。
03
咱們捋一捋歷史就明白了。
70年代恢復高考,國家急需一批能讀書、會寫報告、懂得表達的“新干部”,于是文史哲一躍成為“香餑餑”。
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經濟才是“硬通貨”,財會、經管專業風頭一時無兩。
90年代搞外貿,誰能講外語誰就吃香;千禧年房地產火了,土木建筑成為“鐵飯碗”;
2010年代互聯網崛起,法學、計算機迎來了黃金時代。
現在呢?
2020年代,關鍵詞是三個字:“硬科技”。
AI、芯片、大模型、新材料、新能源,都是國家拼命砸錢搞的項目。
10年前你學計算機,可能是一躍成神。
但風口說變就變,誰還敢靠背幾篇范文去“治國理政”?
說白了,曾經文科那點獨有的優勢,正在被機器一點點填平。
國家需要的是能搞定技術、解決問題的人才,不是口若懸河的演講家。
04
所以資源傾斜就出現了:高校專業調整、預算重新分配、招生比例不斷下調。
復旦、人大這樣的頂級高校,都把文科本科招生比例壓縮到了20%。與此同時,全國新增了498個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科研經費向“理”狂奔。
這不是文科不重要,而是在關鍵技術短板沒補齊之前,它沒那么“剛需”了。
05
為什么說文科成了學校擴招的重災區?
因為辦學成本低,一支筆一張嘴就能搞教學,門檻低了,文憑也貶值了,卷到最后,就只能卷到最窄的那條“獨木橋”了,是什么呢?
考編。
結果是,大學擴招了,編制沒擴招,千軍萬馬擠破了頭,依然擺脫不了“上岸即失業”的魔咒。
有人感嘆,高考不是公平的嗎?
可要我說,高考本身就是一種公平的篩選,背后更是國運的選擇。
06
其實,文理從來都不是敵對陣營,而是互相依存。
聽起來有點殘酷?
確實。
但這背后不是文科沒用,而是被用錯了地方。
AI越發達,越需要有人能看懂人性、講好故事、設計敘事結構、提出深刻的問題。
這時候,你再看看那些真正厲害的“文科生”,個個都不只是背書機器,而是能用文化和思想影響世界的人。
這是一個重新定義人才的時代,誰先懂得這一點,誰就先贏一步。
未來不是給誰準備好的,而是留給那些能不斷更新自己的人。
所以你,準備好了嗎?
文稿 |學姐的口袋
視頻 |學姐的口袋
圖片 | 網 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