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500°C。這樣一個“火球”源源不斷地向地球送來光和熱,使得地球表面的溫度可以高達40~50°C。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太空,溫度卻低至-270°C,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太陽的熱量是如何穿越這片極寒真空,溫暖地球的呢?
太陽的熱,并不是“流”過來的,而是“射”過來的
我們日常理解中的“熱”傳遞,往往靠接觸或者空氣,比如暖氣靠空氣對流,鍋子靠金屬導熱。但你要知道,太陽到地球之間,是一片幾乎真空的太空。真空中沒有空氣分子,也就沒有辦法用“對流”或“導熱”傳熱。
那太陽的熱是怎么傳到地球的?靠的是電磁輻射,準確來說是紅外線和可見光等波長的電磁波。這種傳熱方式叫做輻射傳熱,它不依賴空氣或任何介質,熱量通過光子的形式直接從太陽“發射”出來,穿越太空,打在地球上。
太陽的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約5500°C),它每秒向外輻射出約3.8×102?瓦的能量。穿過1.5億公里的太空,這些能量中約有1361瓦/平方米能抵達地球大氣層頂,這就是所謂的太陽常數。
所以說,地球之所以熱,是因為我們在太陽的“照射路徑”上,直接被光打到了。不是太陽把熱“吹”過來,而是我們擋住了它的一束光。
太空為什么冷?因為沒有物質,熱無處“存”也無處“傳”
那為什么太陽和地球之間的空間是冷的?因為那是“幾乎完全真空”的環境,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固體顆粒,幾乎沒有任何能存儲或傳遞熱量的介質。
在地球上,如果你把一杯熱水放在空氣中,熱會很快通過空氣傳走,水溫下降;但如果你把這杯水放在真空中,它就只能靠自身向外“輻射”熱量,速度就會慢得多。而且在太空中,如果沒有被太陽光直接照射到,你會迅速失去熱量,溫度驟降。
國際空間站的實際運作里就有一個證明:空間站外側,面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達到+120°C,而背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低至-160°C以下,冷熱差高達近300°C。這不是“空氣冷熱”,這是“有沒有光照”的問題。
所以說,太空并不是“到處都冷”,而是只有在沒被光照到的地方才冷。因為沒有空氣,沒有分子間的碰撞,就無法通過常見的熱傳方式維持溫度。哪怕太陽持續發光,只要你不在光束的直射范圍里,你就冷得像在冰窖里。
“溫度”這個詞,在太空里其實意義很復雜
我們說“太空很冷”,但你有沒有想過:怎么定義“冷”?是說感覺冷?還是說溫度低?還是說能量少?
在地球上,我們習慣把溫度和“物體冷熱”劃等號。但在物理學里,溫度的本質是粒子的平均動能。也就是說——只有在有大量粒子的地方,溫度這個概念才有意義。
而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太空,每立方厘米只有幾個到幾十個粒子(主要是質子),這和地球空氣中每立方厘米就有102?個分子相比,簡直是“空得不能再空”。這意味著,在這種環境下,“溫度”這個概念幾乎不適用,因為沒有足夠的粒子來定義“平均動能”。
所以,當我們說“太空溫度是-270°C”,其實是指:那里幾乎沒有粒子,也就基本沒有動能,所以趨近于絕對零度。但如果你放一個黑色金屬板在太陽直射下,它的溫度可以迅速升高到100°C以上,因為它能吸收光子、轉化為熱。
阿波羅宇航員與“太空熱冷”的真實體驗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第一次走出登月艙,踏上月球表面。他們所面對的,不只是地心引力的變化,還有一個更嚴峻的問題:如何在冷熱極端的環境中生存。
月球沒有大氣層,白天時陽光直射,月面溫度高達127°C;夜晚則迅速降至-173°C。這和我們剛才提到的“有沒有被光照”高度一致。宇航服必須具備多層反光、隔熱、散熱、保溫等功能,才能讓宇航員在這么極端的條件下維持體溫。
更重要的是:登月艙和宇航服的熱控系統,必須實時調節,不靠空氣流動,而靠輻射散熱。NASA為此開發了“液冷通風服”,內有細小水管循環冷卻液,把人體多余的熱帶走,再通過輻射板向太空釋放。
這套系統的運行原理,完全建立在熱量無法靠空氣傳播,只能靠輻射排出的基礎上。
如果太空真的“很熱”,我們地球早就“熟”了
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太陽傳熱是靠“熱風”吹過來,那地球早就燒起來了。
因為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是3.8×102?瓦,如果這些熱量真是通過“空氣”傳過來的,那就相當于一臺超巨型熱風機對著地球吹,地球根本承受不住。
但事實是,我們只接收到太陽總能量的十億分之一左右。而且這部分能量,還是通過電磁波(光子)以直線方式照射過來,地球靠大氣層、云層、海洋、地表等系統共同調節吸收和再輻射,才維持了相對穩定的氣溫。
也就是說,正是因為太陽熱量不是“吹”過來的,地球才不會被烤熟。電磁輻射雖然高效,但是“點對點”的,離開直射路徑,能量就迅速降低。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火星雖然離太陽不算太遠,但表面平均溫度卻只有-63°C;而金星距離太陽更近,卻因為大氣層厚、熱量不易散失,表面高達460°C。不是距離決定溫度,而是有沒有擋住太陽、有多少能量留住,才決定了冷與熱。
真正把你曬熱的,不是空氣,不是火焰,而是那一道看不見的光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