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從事外送或當私招車司機雖然要長時間在外頭奔波,相當不容易,但只要肯拼肯努力,還是能獲得不錯的收入。有的外賣小哥甚至能到達一個月8000新幣的收入!
這份不菲的收入,也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濫用平臺賬戶,直接在新加坡非法承接送貨送餐工作,甚至影響到了本地人的生計。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昨天(7月4日)發文告帶頭呼吁成立三方工作小組,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外國人非法載客送餐問題嚴重
社交媒體上就有不少網友爆料,新加坡外賣圈出現了越來越多馬來西亞注冊的電單車在送餐。有網友拍下視頻公布在網上,某些地區甚至出現“外賣小哥比訂單多”的情況。
視頻中,一輛馬來西亞車牌的摩托車停在停車場,戴著頭盔的騎手提著食物走進組屋,摩托后座的黑色方形箱看似是裝外賣的。
貼文稱視頻拍攝于紅山組屋,還指多次在紅山出現這種情況。網友稱上前質詢是否知道外國注冊的摩托車不應該使用新加坡外賣平臺,結果外賣小哥只回了一句“沒有”便揚長而去。
另有兀蘭的外賣小哥則透露,兀蘭同樣有這類現象。他稱可能由于靠近兀蘭關卡,所以常見到馬來西亞注冊的摩托停在路邊,看起來也要接單送餐。
外國車輛在新送外賣
最高可罰5000新幣
根據陸路交通局(LTA)和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的規定,外國車輛僅限個人使用,且每次入境時間有限。外國注冊車輛不得用于本地商業活動(如送
餐、載客等)。這是為了保護本地經濟和確保公平競爭。
根據新加坡《道路交通法》,未經注冊或未獲許可的車輛會被 沒收。 LTA 沒收后,車主需支付罰款并承擔車輛拖運費用才能取回車輛,最高可罰款5000新幣。
除此之外,在新加坡當外賣小哥也需要工作準證,除非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正因為如此,新加坡各主要外賣平臺 (如 GrabFood、Foodpanda 和 Deliveroo ) 對送餐員的車輛確實有明確要求,包括不得使用外國注冊車輛。除此之外,平臺系統在送餐開始前也會要求外賣員進行面部識別驗證。
雖然有這些限制,但總有空子可以鉆。比如用新加坡的車輛注冊,甚至外賣員的賬號都是新加坡人注冊的。
網友雖然在網上曝光,但是因為外賣小哥來去如風,就算報警,還沒等警察到,小哥油門一擰,早就去其他地方送餐了,增加了執法難度。
面對爆料,有的網友們表示見怪不怪:不僅是外賣小哥,其他行業也有不少。
也有網友直接甩出真香定律:還是新幣香!
也有網友認為是中國的內卷”傳染“到了東南亞。
政府出招了!
阻止外國人非法接單
新加坡人力部、交通部、職總和Grab新加坡公司7月4日宣布成立三方工作組,專門解決德士司機、私召車司機和送貨騎手反映的問題。
代表這些群體的三大協會——全國配送騎士協會、全國私人出租車司機協會和全國德士師傅協會將參與其中。工作組由許寶琨、孫雪玲、職總秘書長黃志明和Grab新加坡運營總監余維忠共同牽頭。
這個工作組的成立,源于近期平臺從業者反映的幾大痛點。首先是外籍人員搶飯碗的問題。此外,平臺現行的獎勵機制變相逼迫司機延長工時,存在安全隱患;派單規則不透明導致收入不穩定;還有人在Telegram上搞非法叫車服務,分流正規訂單...這些問題都讓從業者叫苦不迭。
職總秘書長黃志明直言:"平臺工作者謀生本就不易,現在還要被非法外勞搶單,實在說不過去。必須成立這個工作組來主持公道。"
其實從2021年起,職總就在持續為平臺工作者爭取權益。今年初生效的《平臺工作者法案》就是重要成果——7萬多名從業者既能保持自由接單的靈活性,又能享受類似正式員工的工傷賠償和公積金等保障。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發表高見。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TIKTOK、NTUC丨來源/來源
免責聲明:
1.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上新加坡眼官網看新聞更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