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攻略。
又到一年暑假,很多孩子都很期待。
有的孩子打算開啟“休息補償計劃”,不睡到中午絕不起床,立志把上學缺的覺全補回來;
有的已經和手機“鎖死”,游戲、短視頻刷到飛起,恨不得直接住進電子屏幕里;
還有部分孩子,暑假直接被“無縫銜接”安排了各種學習內容,課程表排得比上學還滿……
可是看似快樂、充實的假期,最后結果可能是除了疲憊和空虛,什么都沒剩下。
其實,如果孩子過暑假的方式不對,不僅得不到放松,還有可能會越玩越累。如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給精神充充電
如今的孩子,學業壓力比我們想象中要大。
繁重的學習任務、家長過高期望、學校里的種種競爭,使得很多孩子難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學習成了許多孩子焦慮的根源。
懂得精神放松、懂得讓自己快樂一點,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兩個月的暑假就是給精神充電的好時機,孩子需要有充沛的能量來面對學習生活中的許多挑戰。
在這段時間里,孩子可以短暫地從學習任務中抽離出來,發展自己的喜好、興趣,讓大腦得到放松,讓心靈得以喘息。
給精神充電的方式,每個人都不一樣,這里提供幾點小建議:
1. 旅行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趁著假期,帶上孩子暫時拋開熟悉的環境,去陌生的地方感受歷史的厚重,藝術的精妙;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品嘗地方特色美食……
孩子的眼界打開,心胸也會變得開闊。
旅行,不一定要長途跋涉,不一定要走馬觀花地打卡,不一定要跟風去那些熱門的景區。
哪怕是找個鄉村,找片田野,只要孩子有興趣,能引發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就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快樂的親子旅行。
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妙時光,為學習生活加點樂趣,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陪伴。
2.閱讀
孩子在學校時,閱讀和學科學習爭搶時間,孩子接觸課外閱讀的機會并不多。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書本也可以成為心靈的棲息地。
漫長的假期就很適合孩子閱讀幾本完整的書,讀讀經典、讀讀自己喜愛的小說,沉浸在書本的世界里,未嘗不是一種放松。
3.發展自己的愛好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有的孩子喜歡打球,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有的孩子喜歡做手工……
孩子有一兩個興趣,其實是好事,哪怕它對學習沒有太大的幫助。
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意味著孩子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抵抗學習、生活的種種壓力。
興趣愛好還能成為孩子的社交名片,認識一些喜好相近的朋友,當孩子們傾注時間在感興趣的事物上,就會感到快樂和放松。
為自己的身體注入活力
如果問,家長小時候是怎么過暑假的?
相信大家的回憶里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的。
以前,玩耍是孩子暑假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有的跳繩、跳皮筋、過家家,一大群孩子在一起玩老鷹捉小雞、一二三木頭人;有的在田野間玩泥巴,蹲在地上打玻璃珠,年紀大一點了就成幫結伙地騎自行車,穿梭在小巷子里。
直到玩到天黑,爺爺奶奶喊回家吃飯,才戀戀不舍地與小伙伴們告別。
這些游戲,如今看來是快樂的、有趣的并富有創造性的,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但現在的孩子,似乎更樂意宅在家里。
每年一到暑假,后臺總是會有家長留言問:
“孩子假期天天宅家里,玩手機、打游戲,哪里也不去,怎么辦?”
“孩子天天躺沙發上,沒坐一會兒就東倒西歪的,喊他下樓轉轉,也不聽。”
其實,想讓孩子多一份活力,就要從小多帶他們走出家門,到戶外多運動、多玩耍,有意識地增加孩子的運動時間,讓孩子從小養成科學鍛煉的習慣。
1. 多與自然互動
《心向原野》中寫道:
“當今文明,可以做到讓人類免于饑餓,卻沒有讓人放松神經。
自然療愈治療的不是一般的窮困病,而是現代社會中人與自然‘失配’的富貴病,是‘節律失配’的新病、心病。回歸自然,能讓人經常回憶自己是誰,如何看待生死。”
大自然或許是生活中最好的心理治療師。它能緩解孩子們的悲傷,給他們積極暗示,觀察大自然的同時,不僅能讓孩子心情變好,對他們的身體也有好處。
孩子在天性上是親近自然的,孩子在戶外多聽、多看、多接觸不同的事物,比如:星空、小溪、樹林……從真實、具體的事物中得到的快樂遠遠比電子屏幕里得到的要多得多。
暑假到了,我們應該定期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大自然,打開這扇充滿靈性的窗戶。
2. 運動、游戲
關于運動的好處,我們強調過很多次。
在孩子0—6歲的時候玩的,運動是以游戲性項目為主,上了小學之后,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愛好去選擇運動類型,做操、慢跑、跳繩、爬山、騎自行車、輪滑、打籃球……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選擇適合孩子的。
哪怕每天晚飯后,抽點時間,到小區樓下和孩子散散步都是好的。
假期里保持運動的習慣,既可以增強孩子心肺功能,又能提高免疫力,孩子的精神面貌也會煥然一新。
保持學習狀態
最后我們再來聊聊大家關心的學習問題。
假期里,孩子需要一定的學習時間,其目的和重點并不是為了所謂的“彎道超車”、趕超別人,而是培養孩子持續學習的習慣。
學習這件事,本就該貫穿孩子整個學生生涯,而長假對學習最大的負面影響,是使孩子學習過的知識被遺忘,學習能力的退步,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暑期滑坡”。
國外教育學家提出了兩個概念:暑期滑坡(Summer Slide)和暑期學力損失(Summer Learning Loss)。
雜志《留學》中的一篇文章曾經寫道:
根據美國暑期學習協會(NSLA)統計,暑假后的新學期,90%的老師平均要花至少三周的時間來復習上學期的內容。
在暑期過后,大多數學生的數學技能會倒退兩個月,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閱讀技能通常還會再倒退兩到三個月,這也被稱為“夏季閱讀挫折”。
中國也有句老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暑假是上學期的延續,同時也是新學期的準備。
一個孩子如果完全忽視了暑假的學習,到開學的時候,他會感到很焦慮,尤其是作業未完成的情況下,加劇他對新學期學習的壓力。
很多孩子過完暑假都特別害怕開學,這種“怕”,更多的是一種不夠自信的表現,因為他們沒有準備好迎接新假期。
想要孩子假期過得充實,每個孩子都要學會平衡學習和玩耍的關系。
第一,注意強度
暑期剛剛開始的這段時間,家長不妨跟孩子開誠布公地聊一聊,聽聽他們對學習的想法和計劃,制定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所謂的“可行”,意思是目標不要訂得太大、太難,否則孩子很容易三分鐘熱度。
每天不要安排得太滿太多,要考慮到意志力損耗的情況。
最基本的就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保證孩子每天至少有1到2小時的學習時間。
第二,讓孩子遠離干擾源、誘惑源
孩子在家學習,會面臨諸多的誘惑,我們要為他們提供好的環境支持。
當孩子學習的時候,手機、漫畫書、玩具之類的盡量不要出現在孩子的身邊,減少孩子意志力的損耗,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心學習的環境。
對于還沒有形成自覺性的孩子來說,假期里確實是需要父母適當的監督和引導。
只要孩子能堅持每天花點時間在學習上,假期就不能算是荒廢,新學期開始時,也會更加從容。
第三,鼓勵孩子自己主動制定計劃
計劃的制定沒有固定的模板參照,更沒有好壞之分,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需要根據家長自身和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活動。
很多家庭在孩子放假前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學習計劃,但是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有一部分原因孩子在計劃上參與度不高,全是父母說了算。
要知道,制定假期計劃的主人公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大人可以一旁提供建議和指導,但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意愿,如果是孩子自己的決定,實行起來他才會更主動。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轉自錢志亮工作室微信公眾號
編輯 | 白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