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人民網貴陽7月5日電 (龍章榆)7月5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補償機制創新”主題論壇在貴陽舉行。
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統籌謀劃、全面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及相關領域改革。論壇圍繞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補償機制創新展開研討,交流國內外實踐和多元化保護機制,探索流域生態友好發展模式。
論壇現場。人民網 龍章榆攝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王金南介紹了中國流域生態補償實踐與創新。他表示,中國在流域生態補償工作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包括共同保護與治理機制日益健全、跨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逐步增強了流域的系統治理水平和效能等三個方面。
“流域綜合治理對生態系統、對大自然至關重要。”亞洲開發銀行農業、糧食、自然與鄉村業務發展分局處長薩納斯·拉納瓦納分享了自然融資的關鍵環節,助力流域生態治理拓寬投融資渠道。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全球淡水保護技術總監卡洛斯·安德雷斯·羅格斯·普拉達從全球流域生態補償實踐案例入手,闡釋“應該補償什么”“應在哪里補償”“需要多少補償”等要點,分享河流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經驗。
“共生、共治、共享!”茅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向平表示,在赤水河沿岸,茅臺持續在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間尋找平衡點、推動協同共進,讓良好生態環境持續釋放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走出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互促進的路子。
貴州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長期以來,貴州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保護補償,探索建立健全省際間、省內重點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拓寬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渠道,推進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其中,云貴川三省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小水電清理整治等是重要的實踐探索。
論壇成果發布。人民網 龍章榆攝
論壇舉辦發布儀式,發布了《赤水河長效淡水保護》《赤水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25-2030年)》,系統總結赤水河流域生態系統過去幾年保護成效,提出面向未來的保護路徑,從流域協調、資金保障、監測評估體系建立等角度提出了長效機制,為赤水河流域的保護及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指導,為其他河流的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貴州省水利廳、四川省古藺縣、云南省水利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代表圍繞“赤水河生態保護及協同治理”主題分享成果及建議;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單位的代表對“流域生態補償與金融機制創新”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論壇由亞洲開發銀行(ADB)、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聯合主辦,貴州省發展改革委、貴州省水利廳承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