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社區青少年對非遺文化的認知與熱愛,2025年6月29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街道在長久社區關工委的精心組織與推動下,首場“非遺古韻·手工華章”傳統手工藝體驗活動在長久社區活動中心成功舉辦。現場吸引了眾多社區家庭參與,社區居民與青少年共同開啟了一場非遺文化探索之旅。
活動伊始,長久社區關工委工作人員化身非遺文化“引路人”,以“非遺藍染”為主題,為孩子們系統介紹了廣西壯族印染藍布、云南大理白族扎染藍布及苗族蠟染技藝的地域特色與工藝差異。現場播放李子柒制作印染與蠟染藍布的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傳統技法流程。在關鍵步驟節點,工作人員通過趣味問答的方式,如“蠟染防染原理”“扎結紋樣形成方式”,引導青少年深入思考,答對問題的孩子獲贈精美的手工扎染項鏈作為獎勵。別具匠心的簽到環節中,孩子們不僅為即將創作的作品創意取名,還領取到扎染頭繩作為非遺主題紀念品,滿懷期待地開啟了文化探索之旅。
在藍染體驗環節,當白布在染料中逐漸幻化出星辰紋樣時,現場驚嘆聲此起彼伏。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為自己的作品賦予充滿童趣與詩意的名字,“星空漩渦”“深海藍眼淚”等名稱,讓傳統工藝煥發出現代活力。一位家長欣慰地表示:“通過這次活動,孩子親眼見證了植物染料的神奇,也真正懂得了‘青出于藍’的深意!”
隨后的苗族織錦冰箱貼制作環節同樣精彩紛呈。關工委工作人員分發苗族紋樣圖鑒,耐心講解“蝴蝶媽媽”“龍舟競渡”等圖騰背后的民族傳說。在工作人員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認真地將彩色織帶穿梭于底布,模仿傳統挑花技法。一位居民感慨道:“年輕時見過苗家姑娘繡嫁衣,今天能和孩子一起體驗這門手藝,感覺特別有意義!”小小的冰箱貼巧妙融合了苗族幾何紋樣與現代生活用途,讓非遺文化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
活動尾聲,孩子們手持自己親手制作的扎染方巾與織錦冰箱貼,在苗繡掛布背景墻前開心合影留念。隨風輕揚的藍染布與冰箱貼上躍動的彩紋,交織成一幅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的美麗畫卷。參與者李女士分享道:“孩子將冰箱貼命名為‘苗嶺彩虹’,還說要帶回學校教同學們制作!”
此次活動以親子協作與文化實踐為載體,不僅讓青少年在動手實踐中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非遺傳承的種子。未來,長久社區關工委將持續推進“和韻流長”項目,開展系列非遺體驗活動,充分發揮關工委在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傳統技藝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讓更多青少年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
圖文; 徐春梅
編審/發布:陳孝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