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牡丹為媒,續寫女性逆境綻放的壯麗篇章。
文|三木
“四時皆芳意,園林度歲新。芳園,今日開園。”
今年年初,《國色芳華》以唐朝為背景,講述了商戶之女何惟芳(楊紫飾)擺脫利益婚姻束縛后,憑借精湛的牡丹培育技藝,與投資人蔣長揚(李現飾)攜手創業,最終重獲新生的勵志故事,引發了廣泛的追劇熱潮。近日,《國色芳華》第二部《錦繡芳華》終于和觀眾見面,不僅在芒果TV首播3小時便強勢登頂貓眼網絡劇實時熱度榜,刷新了芒果TV云包場、播放量破4000萬的等多項首日開播紀錄,更以高達14個單集廣告數量,打破前作《國色芳華》保持的平臺及全行業單集廣告數量紀錄。
從何惟芳和劉暢的大婚,到她發現紫犀丸是假后毅然和離;從立志在長安立足艱難創業,到與蔣長楊感情一步步升溫,直到芳園的牡丹再度盛放……重點突出、銜接自然,沒有一秒鐘是多余的畫面,即使第一部沒看的人也不影響劇情理解,這段不到十分鐘的前情回顧一下讓觀眾找到了熟悉的感覺,并迅速拉開了《錦繡芳華》芳園創業的新篇。
從寒假到暑假,這部以牡丹為媒,展現女性逆境綻放的古裝傳奇劇再次成為暑期檔王炸。如今,芳園風波不斷,商海沉浮、權謀紛爭交織成新的挑戰。而何惟芳與蔣長揚這對經歷過風雨的搭檔,又將如何堅守本心,在相知相守、平定叛亂的道路上,續寫他們的故事?
集集高能,
快節奏敘事燃全程
隨著何惟芳干脆利落地解決蓮舟與招財的毒害,蔣長揚于權謀漩渦里假意周旋,《國色芳華》那個交織著女性智慧的鮮活世界再度鋪展在觀眾眼前。
當小春和何惟芳被陷害,何惟芳即便身陷囹圄卻已經想好的自證清白的辦法。先是安排蔣長揚請來女仵作重新驗尸,又讓蔣長揚帶話給大福和湯大娘,搜集證據,何惟芳要的是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走出牢房。為了確保事情順利,蔣長揚也主動到寧王府與縣主交涉,先是好言相勸后又威逼利誘,句句暗含深意。從在獄中見到蔣長揚,到案件水落石出,小春與何惟芳被當堂釋放,不僅展現了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色,詳略得當的鏡頭畫面也讓追劇的觀眾直呼暢快過癮。
自開播以來,整體節奏比第一部快得多的《錦繡芳華》,集集有高能。無論是蔣長揚被陷害入獄,劉暢強搜府邸,還是縣主火燒芳園,何惟芳確定心意……因為有了前作的鋪墊,劇中人物行為不必再細細道來,充滿遐想的留白與緊張刺激的劇情交替出現,節奏張弛有度,甚至每一個轉場都為劇情的推進埋下精妙伏筆。
靠鏡頭講故事,而不是靠對話說故事,《錦繡芳華》中的每一個鏡頭都有足夠的內容支撐,給觀眾帶來的期待和震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何惟芳聽到蔣長揚將自己為護住蔣府所做的諸多努力,一樁樁一件件認定為“皆是助我上岸的援手”后,何惟芳驚詫于他的無所不知,也感懷于他明白自己的失落猶疑,幾個眨眼便將已經含在眼圈中的眼淚忍了回去,一個畫面就將人物內心的變化與得到的撫慰詮釋得淋漓盡致。通過這些充滿細節與深意的鏡頭,《錦繡芳華》真正做到了用畫面傳遞情感,用視覺推動故事,讓觀眾沉浸其中,感受盛唐風云下的傳奇故事。
與此同時,《錦繡芳華》的“女性力量”繼續得到了更為深刻的呈現。比如何惟芳對困在封建枷鎖中的縣主,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以感同身受的姿態奉勸縣主“在有選擇的時候,為自己而活”,直言“天下浩闊并非只一人可愛,只一事可求,莫再害人害己”。這番對話不僅是對縣主的點醒,更道出了封建時代女性突破桎梏的共同心聲。而一場大火不僅把芳園化為灰燼,也幾乎將何惟芳來到長安以來的所有心血燃盡,可她并未沉溺于悲傷,而是迅速重整旗鼓,就像灰燼中頑強生長的新芽,在絕境中尋得生機……
情感細膩,
靈魂相惜共成長
“縱然刀劍無眼,九死一生,我亦無懼無悔。”前有寧王蔣府做客暗中搜查,何惟芳憑借過人的智慧,緊急布置密室,與蔣長揚默契配合,成功化解危機;后有萬國來朝的重要時刻,何惟芳臨危受命,精心培育出驚艷眾人的雪中牡丹,盡顯國色芳華。當這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終于告一段落,兩人在雪中對飲,何惟芳借著酒意,將深藏心底的愛意娓娓道來,這一刻,情感的溫度在寒夜中悄然升騰。
隨著何惟芳事業做的風生水起,《錦繡芳華》中人物間的情感濃度雖一波三折,但也在層層遞進。從洛陽城到長安,他們從最初的互為棋子、各有所圖,到攜手合作、情意滋生,即便曖昧期的何惟芳愛而不自知,沉迷于事業,蔣長揚早已默默淪陷。比如芳園大火時,得知消息趕來的蔣長揚明明怕火仍直沖火場尋找何惟芳,并在她暈倒后,又反復進火場,救出何惟芳最珍惜的牡丹花。
一路以來,有若即若離的拉扯,有小心翼翼的試探,也有令人心跳加速的曖昧,但更多的是相互陪伴的溫情、相處時的樂趣,以及困境中給予彼此的堅定支撐。而在這個過程中,《錦繡芳華》通過蔣長揚與何惟芳為觀眾呈現了愛情最理想的模樣,發乎情、止乎禮,不急不躁,水到渠成。
期間,何惟芳與蔣長揚始終保持著獨立而健全的人格,他們之間的感情關系健康且充滿力量。他們的愛并非是“沒有你我便無法獨活”的偏執依賴,而是在遇見彼此之后,能夠相互激勵、共同成長,讓“你我”蛻變為更好的“我們”,而“我們”又反過來成就更優秀的“你我”。
除此之外,《錦繡芳華》中何惟芳的愛更是有別于傳統古裝劇中的女性角色。她不僅心懷兒女情長的小愛,更擁有兼濟天下的廣闊胸襟與豪邁氣魄。正因如此,她才能夠坦然說出“能為知己者死,魂魄不愧矣”這般擲地有聲的話語。在何惟芳眼中,蔣長揚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情愛對象,而是靈魂契合的知己。他們之間有著過命的交情,更懂得彼此的志向與人格魅力。這份建立在深刻理解與相互欣賞基礎上的情感,讓何惟芳感念與蔣長揚的相知相惜,更讓二人的關系突破了傳統古裝劇中“郎才女貌”的刻板模式。
情感鋪墊到位了,故事的溫度才得以長存,后續劇情也因此愈發扣人心弦。無論是何惟芳與蔣長揚超越情愛的知己之交,還是女性角色間生死相托的真摯情誼,亦或是主角對平定天下的家國大愛,不僅讓角色更加立體豐滿,更讓觀眾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感受到直擊心靈的觸動。
舍利取義,
以商濟世助家國
如果說第一季的何惟芳出身山野、不畏權貴,憑借骨子里的堅韌與智慧一步步達成所愿,第二季的何惟芳則是堅守信仰、浴火重生,在權力陰影下看清了商人身份的真實輪廓,逐漸懂得真正的“商道”,從不在算盤珠子的起落間,而在如何用“資本的筋骨”撐起世道的公平。
蔣長揚遭人陷害后,被困大理寺。何惟芳想讓蔣長揚在牢里住得舒服些,給他送來衣服、吃食和牡丹花,結果卻被門口的侍衛攔住。當何惟芳低三下氣想用錢財賄賂侍衛,卻被侍衛毫不留情扔到地上時,隨后到來的慕雪溪僅僅憑借長公主的腰牌,輕輕松松就把何惟芳一起帶進了大理寺。看著慕雪溪緩緩走進去,何惟芳先是欣喜,轉而又變得落寞無力,心里逐漸明白——錢財終究抵不過權力。
何惟芳看到慕雪溪帶著蔣長揚順利回府時,為了護住蔣府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的她轉身就走。這是因為何惟芳意識到權力與商人的差異后便自卑?絕非如此。當何惟芳意識到沒有權力,自己所做的一切對蔣長揚來說都微不足道時,她其實知道了階級差異的天差地別,也看清了商人所處時代的“天花板”。這種在權力面前的無力感,恰似淬煉真金的熔爐,反成為推動何惟芳成長的契機,讓她跳出商鋪賬本的局限,將商業智慧與濟世情懷熔鑄一爐,最終踏上濟民救世之路,完成從普通商人到愛國商人的覺醒。
因此,在與蔣長揚的相知相守中,何惟芳逐漸懂得其匡扶社稷的報國丹心,也在徹悟商人大義后以商濟世助其大業。當何惟芳得知蔣長揚與皇帝的計劃后,更主動請命,“日后若是有陛下用得上的地方,民女愿竭力相助。”在她看來,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即便為女子,亦有報國之心,不能任由貪官當道,民生凋敝。
隨著劇集的播出,何惟芳的價值觀,實現了從“重商逐利”的個人追求轉向“以商濟世”的家國擔當的蛻變,也完成了從個體生存智慧到社會責任踐行的升華。這種蛻變不僅是人物弧光的閃耀,更成為串聯商戰風云、女性覺醒與家國大義的敘事主線,推動著劇集在歷史縱深與現實關照中不斷前行。
可以看到,《錦繡芳華》的劇情不局限于傳統古裝劇對商道謀略與權謀斗爭的常規演繹,更著重挖掘不同人物在亂世中的處世哲學與精神堅守。劇中人物雖然不得已要被命運洪流裹挾,但仍以清醒的自我意識主動選擇人生道路,而這種對個體主動性的深度刻畫,不僅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更折射出創作者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思考。
有網友戲稱:“能超越《國色芳華》的,只有《錦繡芳華》。”隨著劇集熱度口碑的持續攀升,這部匠心打磨的精品長劇,用扎實的劇本、細膩的情感、鮮活的人物以及精良的制作,再次印證:在碎片化娛樂盛行的當下,觀眾對優質內容的渴求從未改變——只要作品兼具思想深度與藝術水準,便能在數據浪潮與口碑發酵中,持續釋放長線生命力,成為歷久彌新的熒屏佳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