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商丘7月2日電(通訊員 李宗赫 單賀攀)為追尋革命先輩足跡,傳承和弘揚淮海戰役精神,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追尋紅色記憶,尋訪復興古跡”社會實踐團于2025年7月1日前往河南省永城市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實地參觀、走訪調研、視頻創作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 淮海戰役歷史故事,用實際行動讓紅色精神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7月1日晚上,團隊順利抵達永城市,盡管旅途奔波,但依舊熱情不減。當晚,團隊成員在酒店會議室召開內部會議,共同商討如何講好淮海戰役故事。會議現場氣氛熱烈,圍繞短視頻拍攝思路、采訪提綱設計、宣傳視頻創意等內容展開深入討論。有的成員提出運用情景再現的方式還原戰役場景,有的建議通過采訪退伍軍人講述親身經歷,還有的認為可以結合現代視角解讀淮海戰役精神的時代意義。經過近三個小時的熱烈討論,團隊最終確定了詳細的實踐方案和工作計劃,為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團隊成員在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大廳合照
7月2日清晨,團隊成員早早集合,懷著崇敬與期待的心情前往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紀念館莊嚴肅穆,廣場上矗立的烈士紀念碑巍峨聳立,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步入館內,一個個珍貴的革命蠟像、一幅幅詳實的歷史照片、一段段生動的影像資料,瞬間將隊員們帶回了七十多年前的淮海戰場。銹跡斑斑的槍支彈藥、布滿補丁的軍裝、寫滿字跡的作戰地圖,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無私奉獻。
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認真觀看的詳細介紹,深入了解淮海戰役的歷史背景、戰略部署、戰斗過程和偉大意義。當聽到“60萬戰勝80萬”的奇跡,以及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戰役勝利的感人事跡時,不少隊員深受觸動,眼中泛起感動的淚花。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團隊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分組開展短視頻拍攝工作。有的隊員負責拍攝文物展品的細節特寫,有的專注于記錄紀念館的整體風貌。大家相互配合、精益求精,力求用鏡頭捕捉每一個感人瞬間,用影像重現那段崢嶸歲月。
圖為團隊成員在陳官莊紀念館內瀏覽學習
參觀結束后,團隊來到烈士陵園公墓。這里松柏常青,一塊塊墓碑整齊排列,無聲訴說著烈士們的壯烈犧牲。隊員們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擦拭墓碑上的灰塵,仔細觀看墓碑上鐫刻的烈士名單,試圖從簡短的文字中拼湊出他們的生平故事。擦拭完畢后,全體成員在烈士公墓前整齊列隊,低頭默哀。微風拂過,帶起陣陣嗚咽,寄托著隊員們對烈士們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這一刻,大家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日的和平與安寧,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的精神值得永遠銘記與傳承。
圖為團隊成員在烈士公墓前默哀
下午,團隊來到當地鎮政府,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深入了解淮海戰役退伍軍人的情況。在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團隊得知了一位曾親歷淮海戰役的喬忠嶺老人的信息。據介紹,喬忠嶺老人今年已95歲高齡,曾經歷過淮海戰役,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為了聆聽老人的親身經歷,挖掘珍貴的歷史記憶,團隊決定次日前往老人家中進行訪談慰問,并在現場與鎮政府工作人員共同商討了慰問訪談的具體方案和注意事項
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夜幕降臨,團隊成員不顧疲憊,再次聚在一起召開工作會議。會議上,大家對當天拍攝的視頻素材進行了整理和篩選,圍繞視頻剪輯思路展開討論,確定了宣傳視頻的整體風格和框架。并共同完善新聞稿內容。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團隊初步完成了視頻剪輯和新聞稿的初稿,為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邁出了重要一步。期待明日與老兵們的深度訪談,能挖掘出更多感人故事,并為傳承紅色革命精神與黨史宣講提供豐富素材,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