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稅豁免截止日期的臨近,特朗普談得不耐煩了,除了中國以外,致函對170多國集體加稅!
為什么只有中國可以例外?中方對此又有何回應?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
特朗普這次可是玩了一招“最后通牒”,讓全球震驚不已,特朗普宣布,除了中國以外的170多個國家,得給美國一個滿意的“交代”,不然你們就準備迎接“對等關稅”了,還開玩笑說,可能一天會發10封信,想知道這些國家能不能應付得了他的“高壓政策”。
特朗普這招一出,不僅讓不少國家懵了,連在美國的政壇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但說實話,要搞定這么多國家,特朗普也知道有點吃力。
目前為止,和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只有英國和越南,英國答應給美國10%的關稅,而越南則高達20%,特朗普自己也承認,截止到7月9日,估計能再和兩三個國家搞定協議,但如果談判拖沓,他也不會猶豫直接跳過,開大刀。
當然了,特朗普最近的舉動也不光是關稅那么簡單,7月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他大力支持的《大而美法案》,無疑給特朗普加稅的決心提供了支持。
通過這個法案,特朗普不僅延長了2017年實施的減稅措施,衡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同時,減稅和增加開支也能刺激美國經濟增長,降低因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特朗普的這招“最后通牒”把全球的貿易格局攪得一團糟,想必接下來的幾周,各國會非常忙碌地與美國進行談判,爭取避開那令人頭疼的高額關稅!
中國例外
在特朗普發動的關稅風暴中,中國居然成了個“特殊存在”,不僅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被“暴風雨”砸中,反而憑借著硬實力和巧妙智慧輕松化解了這場危機,給全球貿易戰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看看時間上的巧合,美國這次關稅調節的計劃最早開始時,剛好是5月12日,而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稅暫停期剛好從那天起開始,時間差讓中國避免了直接被卷入特朗普對170多個國家的“關稅大潮”。
特別是8月初關稅暫停期的結束,與7月9日的“170國通牒”巧妙錯開,這樣一來,中國在貿易戰中免受“傷害”,有了寶貴的緩沖期,不得不說,這個時間差真的就像是天賜的保護傘。
更牛的是,中國并沒有坐等風來,而是主動出擊,反制措施強勢來襲,記得特朗普一出手,滿世界都在議論加稅啥的,中國可是秒針準時,翻開了“反制措施手冊”,給美國一記重拳。
4月10日12時01分起,中國宣布,對原產自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稅,從34%直接漲到84%。你以為美國能把東西便宜賣到中國?這一下子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直接打了個“腰斬”,誰還敢去爭搶市場份額?
而且,中國不是傻乎乎地只靠加稅,啥都不說,為了讓美國聽明白,直接把美國那種明顯違背國際規則的單邊主義做法送上了世貿組織的審判臺。
通過法律手段,狠狠給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開了一記“法律鞭炮”,把其在世界面前的形象直接拉低,反正中國早就不怕這些“法律游戲”,用世界法庭的力量來制衡美國的任性。
至于那些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美國企業,咱們也沒手軟,15家像萊多斯公司這樣的美國企業,直接被列入了中國的“黑名單”,像對待“壞小子”一樣,把它們拒之門外。
結果,美國企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直接影響了它們的市場份額,再比如,特科姆公司等10家公司也被中國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不僅僅是打擊美國商品的市場份額,更是提醒美國,想在中國市場“為所欲為”?沒那么容易!
而且,近期美國突然取消了對中國出口的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和C919發動機禁令,看似一個小小的舉動,實際上卻是給中美談判打下了一個“緩和信號”,這些領域對中國科技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美國這一回突然掉頭,讓全球看到了中美之間的矛盾有了軟化的跡象。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對歐盟、日本等國可沒有這么“溫柔”,可見中國在這場全球貿易大戰中真的站得穩、打得狠,成為了獨一無二的例外。
從這一系列波瀾壯闊的反擊措施來看,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的表現,不僅讓美國“吃了閉門羹”,更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成熟、理智、堅定的中國,對比其他國家的狼狽應對,中國則通過一系列巧妙的策略與果敢的決策,成功避開了這場“關稅風暴”的直擊。
國際反應
特朗普那時候,簡直是拿著關稅大棒在世界各地晃來晃去,滿腦袋都是“讓你們交學費”的念頭,歐盟和日本面對這位“鐵腕總統”的威脅,像是被綁在火車軌道上的兩個小伙伴,既不敢躲也不能動,只能硬著頭皮迎接撞擊。
歐盟本來是個經濟大塊頭,按理說應該挺有底氣,可現實卻是,軍事上歐盟得依賴美國的保護,北約的軍力部署,基本上是美國的主場,特朗普那一通“給我交稅”的高壓,歐盟能反抗什么呢?
經濟上遭受了鋼鋁關稅的沖擊,汽車領域也是重災區,可是歐盟如果反抗,美國不是拿經濟威脅他們,就是拿軍事說事,這倆的關系也太復雜了,最后只能是艱難妥協,繼續低頭和特朗普講和。
至于日本,那更像是特朗普的“老朋友”了,軍事實力上日本有美國撐腰,經濟上日本的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商品,幾乎都依賴出口到美國,特朗普不愧是“老大”,直接威脅如果不給面子,就對日本加稅30%-35%,那對日本車企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
豐田、本田這類巨頭,恐怕連夜喝著咖啡商量著如何繼續在特朗普面前“乖乖交稅”,日本也只能壓著心頭的火,硬生生吞下了這口氣。
印度呢,雖然嘴上不服氣,但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始終無法撐起大國的架子,特朗普直接給印度的鋼鐵開了25%的稅,印度這下傻眼了。
剛開始還想反抗,發了封信到世貿組織,但很快就放棄了,幾天后悄悄妥協了,畢竟,印度對美國的依賴不大,主要的出口是農產品,美國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其他替代品,但印度進口的科技產品,可真沒有地方能替代。只好從戰斗機變成了投降機,軟軟地認了。
韓國也是如此,美國要逼著韓國取消“非關稅壁壘”,逼得韓國只好答應了美國要求韓國大規模增加液化天然氣等產品的進口,反正就是不想讓韓國的貿易赤字繼續擴大,反正有軍事大佬在,韓國敢反嗎?韓國只好繼續低調,做著自家產品的“加量加價”生意。
各國面對特朗普這場“關稅風暴”,簡直是捏著鼻子忍著、低頭妥協,看似特朗普一個人拿著大棒橫掃全球,實則這些國家心里都明白,面對美國這只“霸王龍”,哪怕心有不甘,也得乖乖繳稅,畢竟誰讓自己沒多少籌碼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