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的簡稱。
2025年的夏天,蘇超爆火,不僅球場內一票難求,更是得到了全網點贊。
蘇超究竟為什么如此爆火?
是因為蘇超的足球水平更高嗎?
非常遺憾,熟悉足球的老球迷都能一眼看出來,蘇超的整體足球水平別說和中超相比了,就是和職業乙級聯賽相比也是差距明顯,雖然有一些前職業球員加盟,但蘇超的整體水平短時間之內很難得到明顯提升。
是因為蘇超的城市聯賽模式非常新穎嗎?
非也,類似蘇超這種城市聯賽在其他省份也有,比如山東齊魯足球超級聯賽,覆蓋全省16個城市,而且還是分級聯賽,比蘇超的歷史還要早近十年。
是因為蘇超的比賽門票便宜嗎?
這應該是一個因素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畢竟江蘇省經濟發展很好,根本不差錢。
是因為江蘇各地文旅的推動嗎?
這同樣是一個因素,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江蘇各地文旅大規模推動蘇超聯賽還是在蘇超出現爆火跡象之后,文旅主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還不是深層次的原因。
是因為全網尤其是江蘇網友玩梗嗎?
應該說近些年在網絡上爆火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淄博燒烤這些地域熱點都離不開網絡助推,但這也不是根本理由,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話,光靠網絡助推也只是一時熱鬧罷了。
作為一名看了三十多年足球的老球迷,感覺蘇超的爆火有點兒像1995年甲A聯賽的爆火。
1995年的甲A聯賽有多火呢?
球場爆滿只是基本操作,各地球迷協會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也是常規操作,“成都保衛戰”和“遼寧降級”帶來的淚雨在比賽場上同樣并不罕見。
1996年的央視春晚還沒走下神壇,在那一年春晚上,國內相聲界頂級明星姜昆和戴志誠合作說了一段足球題材相聲《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臺下C位坐著范志毅。
就在相聲節目結束后,當年聯賽冠軍上海申花隊和亞軍北京國安隊全隊分別登上舞臺,帶動全場大合唱《真心英雄》。
北京國安隊后來被傳頌很多年的“國安永遠爭第一”就是在這次春晚舞臺上打出來的。
在萬眾矚目的春晚上如此興師動眾專門給中國足球搞出一個版塊,這份待遇連2002年沖出亞洲打進世界杯的國家隊都沒有,可見1995年的甲A聯賽究竟有多火。
中國足球職業化聯賽起步于1994年,但在當年并沒有引發大量關注度,一方面可能和市場需要培育有關,另一方面也和聯賽逐步完善有關。
比如首屆甲A聯賽還使用兩分制(贏一場得兩分,平一場得一分),導致比賽出現大量平局,影響了比賽的精彩程度,到了1995年甲A聯賽就使用了三分制,比賽精彩程度和激烈程度立刻得以上升。
之所以說2025年蘇超和1995年甲A聯賽有些相像,主要有四個因素:
第一、國家隊的失敗帶來球迷情緒轉移
1992年,德國人施拉普納擔任中國國家隊主教練,剛上任不久就率隊拿了亞洲杯季軍,被譽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風光一時的施拉普納甚至登上了1993年春晚,在牛群馮鞏合說的《拍賣》中把一根白頭發賣出了“天價”。
結果好景不長,1993年國家隊兵敗伊爾比德,沖擊世界杯的夢停留在了小組賽階段。
國家隊的慘敗催生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開幕,全國各地的球迷突然發現,原來除了支持國家隊之外,我們還可以支持自己省的足球隊。
那種由于國家隊慘敗帶來的情緒由此被“補償”到了甲A聯賽上,產生了爆火的局面。
2025年蘇超爆火前夕,國家隊再次慘敗,而且和1993年的伊爾比德之敗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外籍教練,都是小組賽被淘汰,也都是輸給曾經的魚腩隊伍。
如果說國家隊慘敗還不夠的話,蘇超還有另外一個加成,江蘇蘇寧隊創造了“奪冠就解散”的人間奇聞,這種打擊估計比江蘇隊降級都讓人難以理解。
更可氣的是,遠在意大利的國際米蘭這幾年的戰績風生水起,不僅聯賽奪冠,歐冠決賽也進了兩次,兩相對比之下,江蘇球迷的心情可想而知。
國家隊慘敗和江蘇蘇寧解散,導致江蘇球迷把熱情和情緒轉移到蘇超,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相對純粹的足球氛圍更具感染力
中國足球聯賽連續出現了多輪“假賭黑”丑聞,極大敗壞了中國足球聯賽的吸引力,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種亂象比國家隊慘敗更讓球迷難以接受。這就像家里的孩子,笨一點可以接受,學習不好也可以接受,如果再沾染一堆壞毛病,那還有救嗎?
1995年甲A聯賽還沒有出現后來的“假賭黑”亂象,可以說絕大部分比賽都相對干凈,聯賽也比較純粹,這種近乎原始的足球氛圍激發了球迷們的參與熱情。
2025年的蘇超同樣非常純粹,在這種原始熱情中,球迷們已經自動忽略了蘇超的競技水平,畢竟足球不僅僅是職業聯賽,同時也是一個能在和平時期讓觀眾迸發激情的世界第一運動。
第三、資本的推動作用
互聯網似乎對資本這個名詞不太歡迎,但對于足球聯賽來說,沒有資本是不行的。
1995年甲A聯賽的爆火同樣離不開資本的推動,彼時的贊助商還處在相對草莽的階段,球隊老板拎著裝滿現金的皮包進更衣室發錢,那種震撼對于剛剛賺到錢的球員來說簡直不要太有吸引力。
資本的推動除了表現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之外,還表現在聯賽組織和廣告宣傳上,各種媒體、報刊、雜志以及足球電視欄目紛紛出現,尤其是依托甲A聯賽誕生的《足球之夜》更是成為當年央視的王牌節目。
雖然蘇超給外界的感覺是沒錢,但也只是蘇超本身沒有那么多資金,實際上圍繞著蘇超誕生了一堆大生意,從媒體到網絡再到文旅,一連串的衍生效應讓蘇超也成了“聚寶盆”,一些品牌紛紛投入資金,繼而產生正向連鎖反應,推動蘇超進一步爆火。
第四、地域情結的升華
當年的甲A聯賽直接激活了各省球迷的地域情結,這種情結推動了甲A聯賽的紅火。
蘇超聯賽開始之前,江蘇省最大的特點是“十三太保”,主打一個誰也不服誰,還成為網絡玩梗的對象。
蘇超聯賽開始之后,江蘇省特有的地域情結進一步被激活,除了繼續玩梗之外,主打一個“沒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比如南京和蘇州的“老大之爭”,南京和南通的“南哥之爭”,還有徐州和宿遷的“楚漢之爭”。
這種升華之后的地域情結不僅壓制了低級“地圖炮”,同時也讓各地球隊和球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加強,同樣刺激了整個蘇超聯賽的爆火。
綜合來看,蘇超雖然還存在競技水平不高的現實,但這種省級城市聯賽的爆火可以為中國足球提供一個成功案例,提升了足球的關注度同時也進一步夯實了我國的足球產業基礎,意義非凡且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