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今年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 6 周年。這幾年,上海對垃圾分類各環節進行智慧賦能,推進街鎮“一網統管”生活垃圾分類場景應用,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程智能化管理體系。
報道稱,在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街道樂山六七村,智能化垃圾箱房投用了 3 個月,居民一靠近,投放口便自動打開,進一步提升了投放垃圾的便民性。
智能化垃圾箱房還配備了降溫系統,可以減少夏季垃圾的異味,而這四個探頭就成為“探測”小包垃圾和干濕混投的“好幫手”,只要 AI 捕捉到違規畫面,就會將信息推送至巡檢系統的小程序和管理員手機上,以便物業、居委和管理員及時發現并糾正。
IT之家從報道獲悉,目前,像這樣的非接觸式智能垃圾箱房在上海多區試點推廣投放,到今年年底,上海將完成居住區超 2.1 萬個投放點的微更新、8000 多個投放點的專項更新、1100 個小區(村)的精品提升、55 個公共場所的精細化分類示范樣板。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數據顯示,今年 1—5 月,上海生活垃圾“三增一減”實效穩定,可回收物日分出量 7927 噸,有害垃圾日分出量 2 噸,濕垃圾日分出量 8690 噸,干垃圾日清運量 17064 噸。對比 2019 年上半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別增長 1.96 倍、13.60 倍;濕垃圾分出量增加 59%,干垃圾清運量減少 16.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