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保和殿。
1901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之際,日本攝影師小川一真來到北京,拍攝了紫禁城的建筑照片。就目前所知,小川一真是最早、最系統地拍攝紫禁城的攝影師,因此他的作品有巨大的史料價值。
太和門
小川一真不僅來到了外廷,還經過乾清門,進入了內廷(皇帝召見臣下、處理政務之所),甚至深入后宮拍攝。在此之前未見哪個攝影師留下后宮影像資料。
太和殿金水橋
小川一真拍攝時,處于非常時期,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及皇室成員早已出逃,宮中混亂不堪,日常的清掃工作全部停頓,到處雜草叢生。這些照片顯現出紫禁城蒼涼破敗的一面,與我們所想象的華麗氣派的宮殿有天壤之別。
儲秀宮
儲秀宮是西六宮中最考究、最華麗的一座宮殿,慈禧太后居住于此。但因失于維護,檐下已經顯得破破爛爛。慈禧還是妃子時,即居于儲秀宮后殿,在此獨得咸豐帝恩寵,并生下同治帝。
儲秀宮內部
慈禧太后在時,這里何其熱鬧,如今人去樓空。
乾清宮門前的太監
1901年紫禁城由日軍和美軍看守。當時宮中有留京辦事大臣和太監,但是這些人顯然在主子逃逸后已經沒有什么責任心可言,不再顧及維護皇家威嚴。他們的主要工作已變成伺候往來不絕參觀皇宮的外國人。
午門
尤其諷刺的是,1900年8月28日,八國聯軍在午門外廣場舉行了閱兵式。如果慈禧太后看到那種耀武揚威的場面,不知作何感想?閱兵之后,聯軍沿著中軸線參觀了皇宮,士兵隨手牽羊偷竊了大量宮中寶物。
翊坤宮內部
皇宮的這幅面貌,與整個大清帝國的狀況是一致的:如同一間破屋,風雨飄搖。面對內憂外患、貧窮落后的國家形勢,慈禧太后應對乏術,更糟糕的是她還時時犯糊涂。
這次八國聯軍侵華,就是她利用義和團殺洋人引發的。
中和殿西廂,一個太監席地而睡
這要是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在宮里,他絕不敢如此放肆。
太監的住處,房屋低矮,窗戶破損、墻面剝落。
我們從這張照片看出,太監對自己的住處也沒有好好打理,齊腰深的荒草,夏季必然招惹大量蚊蟲;房頂上也長著荒草,很容易導致漏雨。
清末光緒二十六年的1900年,積弱已久的清廷,在義和團運動發生后,八國聯軍借機侵華,當年8月14日,聯軍攻打北京城,慈禧與光緒帝攜王公大臣次晨倉皇西逃,自此紫禁城的城門大開,被八國聯軍攻占后大肆搶掠,眾多文物損失慘重。
北京城破后,八國軍隊劃地分片而治,其中日軍攻破的是朝陽門,所以日本軍隊拿到朝陽門以北和德勝門以東的紫禁城外,占領了紫禁城。次年1901年的7月12日,時年34歲的日本建筑史專家伊東忠太來到了北京,他是一位極為推崇中國建筑的日本人,始終堅信日本的古建筑來源于中華傳統建筑,后來被尊為日本建筑之父。但那時的中國被西方看輕,曾經一位考察過中國的英國學者說中國建筑缺少文化沒什么價值,伊東中太聽聞后,說此人只見貓卻未見虎,目光短淺不值得辯駁。
此次來華,伊東借著為日本皇太子居住的東宮御所進行裝飾這個緣由,來考察北京紫禁城,以建筑研究的角度,采取攝影與測繪相結合,幾乎將紫禁城拍了底朝天,從而留下了這些珍貴的資料,整個測攝過程都有他親自主導,指揮攝影師進行拍攝,拍好后的照片他親自撰文,每張照片都進行詳細的文字解說,而擔當攝影的小川一真,是一位留學美國學到珂羅版印刷術和干版制造法的攝影師,兩強結合,仿佛是上天抽空在八國侵華這個時間檔口,專為故宮留下最真實的原貌場景,因為故宮的很多地方在此后的軍閥混戰,民國初建,戰爭洗禮以及社會變革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改變和破壞。
考察30天后,日本伊勢神宮漏雨,伊東忠太匆匆回國,考察見聞使他對中國建筑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后來寫了一些關于中國建筑史的著作。
天安門前華表 照片的拍攝角度應該是在長安街由東向西看,西面遠處的門應該就是長安右門,今已不存;華表的位置在擴展長安街時也有改動。
午門 庚子年的午門廣場已是徒有虛名的禁地。城門虛掩,洋兵橫行其間。城樓上多數窗扇無存,南北可向望。東雁翅樓屋脊及正面城樓二層檐,有破損痕跡,應為美軍攻打天安門的流彈炮火所致。城樓雉堞上草樹茂盛,城樓下東側有成堆的垃圾,有一輛汽車停放?垃圾堆旁的的那棵野生雜樹,從樹冠和高度來推算,至少有五年的樹齡。
午門北面 御路中間的中國人頭戴涼帽,著長衫,從裝束上看應是宮中服務的太監。
太和門 從午門城樓北望,俯瞰整個太和門廣場。
太和殿廣場
太和殿前的日晷 臺階站的人,應該是為伊東忠太、小川一真所雇用的雜役,后面的建筑是體仁閣。
太和殿 如今的太和殿即依此為范本而恢復原狀,只是殿外匾額少了滿文。
太和殿內木制金漆臺座 臺座南、東、西有階梯,四周有欄桿。從照片中看出這座世人心目中的的“圣殿”內部并不整潔,地毯不平整,且包邊已經破爛;須彌臺腳與東側欄桿交接處有一破損的花欞窗構件,此樣式構件只在太和殿前后門扇上才有。此時的太和殿依然是皇權的象征,但皇家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太和殿內金漆盤龍柱 小川一真在拍攝時,未顯示建筑構件的粗大,讓一在場的中國人張雙臂抱住龍柱以作參照。照片中的人一身短打扮,手的骨節粗壯,應為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盤龍柱上的瀝粉比現在看到的更突出、線條也更遒勁。
乾清門 正在做記錄的應該是這次考察的主角——建筑師伊東忠太。可折疊的三角帆布凳是一百年前頂級的時尚用品,臺階上的長桌,隱約可見陳有茶碗。經過一春一夏的風雨,窗紙已破敗。
乾清宮 乾清宮東西兩廡廊檐下可見各種生活用品,推想應該是有人居住使用。照片左下角可以看見桌上擺放的銅茶壺、帶盞的茶碗。
乾清宮東側臺階
乾清宮御路石雕
乾清宮內寶座
乾清宮東側紫檀雕龍大鏡
乾清宮西側紫檀龍柜
交泰殿東側 交泰殿東側的門簾破敗不堪;臺階下的裙房屋頂雜草叢生,與人等高處的窗紙多被捅破。
交泰殿 小川一真在拍攝時將存放“二十五寶璽”的匣盒罩布全部打開。地臺前緣的包邊有破損。
交泰殿內銅壺滴漏
坤寧宮西半部 窗戶紙糊在外,本來是為了應對關外常有的暴風雪而養成的習俗,不想卻和騎馬射箭被一起帶進了紫禁城。
坤寧宮的東檐角 隔扇門上有簾,東暖閣作為皇帝大婚的洞房,終清一朝只用過四次,每次也只有三天。
坤寧宮西夾道 隔扇門上有高卷的門簾,門旁有唧筒,這是清代宮中普遍使用的消防器具,山墻下有木制燭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