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平時不怎么關注娛樂圈的朋友,最近這段時間,只要打開微博或小紅書隨便翻一翻,那你大概率就會被各種這樣的“撕拉片”刷屏。
想你(復活)的風,到底還是吹到了又一個被歷史淘汰的產品上。
從最早的任天堂3DS,到中古膠片相機,再到CCD、拍立得和撕拉片。
按正常歷史進程來說,這些東西大多都應該是在下一代產品到來之后,一路躺進垃圾填埋場,匆匆結束它們那效果一般還不怎么好用的產品生涯;
結果一進小紅書,是效果也變好了,東西也變吊了,賊拉難用的使用方法,現在也給包裝成儀式感,讓好多人心甘情愿地順著魚鉤往上咬了。
所以小紅書到底是哪里來的魔力?
為啥已經被行業淘汰的技術,反倒通通在小紅書成了平臺爆款?
01“過時科技”是怎么在現代復活的?
防止有些朋友不太了解啊,我還是先老老實實講一下撕拉片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為什么我會說它是一個本該被淘汰的技術。
撕拉片最早是由美國的寶麗來發明,在70年代它最火的時候,主打的功能點是即時成像,按下快門后不一會兒就能得到成品照片。
要知道那個年代,可沒有什么手機和數碼相機,普通的膠片相機想要出片必須要把負片拿到暗房里沖洗顯影,拍照后通常要經過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沖洗才能看到照片。
汪淼:“負片學”不存在了
但是撕拉片呢,用不著沖洗負片,只需要拉一下再拉一下,通過滾輪把顯影劑涂抹在負片和接收相紙中間,此時顯影劑中沒感光的鹵化銀會和溶劑反應形成硫酸銀然后遷移擴散到接收紙上,等大概1分鐘,一撕開就能得到一張色彩正常的照片。
拍完幾分鐘就能成像,還不用把底片交給別人沖洗,撕拉片當年一出現就立刻爆紅。
但問題是,成片速度雖然是快了,但質量可實在有點慘不忍睹。
因為要手動拉片,所以極有可能會造成顯影劑涂抹不均勻,出現黑影和暗角。
而到了2025年的現在,哪怕是最新的撕拉片相紙也已經停產快10年了,你現在再去拍,那就相當于在用一張至少過期5年甚至10年的相紙,去賭一個撕拉均勻和藥水沒干,出片率堪比SSR出貨率。
撕拉片的正常現象
所以我建議所有考慮購買撕拉片相紙的朋友,最好先對著溢出這么多的價格先仔細想一想,要是這玩意兒真的那么值,怎么會10多年了庫存都還沒拍完呢?
其實在智能手機影像能力登峰造極的今天,只要大家按照正常的拍攝姿勢去拍照,你就是想把照片拍得難看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但故事的兩面性往往也就體現在這里,算法將每一張照片都打磨得光滑無瑕,卻也帶來了千篇一律的乏味感。
圖源:小白測評;現代手機影像的橫評對比
正是在這種“完美”的窒息包圍下,那些帶著顆粒、漏光、偏色甚至模糊邊框的“缺陷”,被小紅書上的年輕世代打撈上岸,賦予了“氛圍感”的美學新標簽。
所以撕拉片說到底,之所以會火,跟之前的CCD老相機和老iPhone一樣,就是因為它清晰度沒那么高,有點糊的同時相當于自帶了柔光濾鏡,來了波物理美顏,而且介于它的特殊成像方式,拍完你還可以說,哎,我這可是不可編輯的一次性成像,沒有p過哦。
更特別的是撕拉片那難以預測的顯影效果,就好像盲盒一樣,這種由物理特性決定的“不完美”,在數字影像的包圍中,撕開了一道有溫度的口子。
“數碼照片在手機里積灰,但撕拉片我會裱在墻上。”
一張略帶瑕疵的撕拉片照片,一臺造型別致的老式膠片機又或是一臺限量配色的3DS游戲機,這些現在看上去可能有些過時的產品,在社交平臺里卻各自有著獨屬于自己的擁躉,悄然劃分著圈層與認同。
從實用角度看,上述產品無疑各個都像是“智商稅”,但在這個信息過載、注意力破碎的時代,這些功能單一的“老物件”卻意外地成為一種精神解藥。
它們不再僅僅是工具,反而成為了一種小眾審美趣味的社交貨幣。
當Z世代的用戶們第一次有機會重復上個時代的裝膠卷、手動對焦、等待顯影、撕拉相片等等這些緩慢地,需要全情投入地步驟時,在效率至上的世界里,舊時代的繁瑣反而構成了一種對抗數字快餐的“儀式感”。
所以理清這套邏輯后不難發現,這些“有個性的老物件”再次翻紅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但是還有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是小紅書?
02 為什么是小紅書?
我們仔細例數一下在小紅書上翻紅的幾個產品:
ccd、撕拉片等攝像相關的有無忌論壇;
3DS等復古游戲機有貼吧、NGA等等;
iPhone XS這些手機更是、b站、知乎等等一大堆傳統平臺的核心內容之一。
為什么偏偏是小紅書這么一個新興平臺做到了老平臺辦不到的事呢?
答案在于小紅書對數碼產品體驗底層邏輯的徹底顛覆:當傳統平臺還在為跑分和參數爭論不休時,小紅書用“情感體驗”完成了對“技術至上”的碾壓。
在這里,評判一臺設備的標準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同樣是舊款iPhone5S和XS的走紅并非因其殘存的性能,而是它們獨特的成像“玄學”:沒有Deep Fusion過度銳化的“死亡原生相機”,自帶一層朦朧的時光濾鏡。
注:Deep Fusion是自iPhone11后蘋果加入的新功能,利用算法,通過多張合成技術提升拍攝樣張的清晰度,但因部分場景下的“過度銳化”導致大多數用戶一致認為蘋果是在“反向優化”)
小紅書用戶關心的,從來不是DXOMARK評分或白平衡偏移多少,而是這張照片能否傳遞出90年代港風韻味,或是CCD能否拍出xxx同款的夢幻柔光。
小紅書的不同,在于它把數碼產品從冷冰冰的參數對比中剝離出來,并成功催化成一種新的“社交貨幣”和“生活方式”。
復古膠片機不一定非得要記錄風景,它也可以是打造OOTD(今日穿搭)的時尚道具;
ccd也不一定非要拍什么“冷白皮”,有了它你會遇到更多愿意鉆研“復古人像”風格的新朋友,融入新圈子。
所以在這里用戶分享的不只是設備,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而且更重要的是相比傳統平臺,小紅書的KOL味道沒有那么濃,“功利性”也沒有那么重。
對比一上來就對比一大堆參數和滿是專業術語的傳統平臺,社區里充斥著各種拉踩和罵戰。
小紅書剝離了數碼產品的技術門檻和geek屬性,滿屏普通用戶的“傻瓜教程”和“翻車實錄”,沒有晦澀術語,只有直觀的圖片、短視頻和情緒化短評,相對更“親切”的內容讓更多非技術背景、追求樂趣和美感的用戶也能夠輕松入門享受樂趣。
而小紅書平臺內容的呈現方式和算法,更是給這場復古狂歡裝上了turbo引擎。
作為一個以視覺內容為核心平臺,膠片風、拍立得、撕拉片等等天生的獨特視覺風格,在被“數碼味”圖片灌溉的信息流中堪稱“眼球磁石”,更關鍵的是,靜態精修圖+氛圍文案的內容呈現方式,剛剛好可以讓它們避開“過時數碼產品”可能出現的雷點,比如一張精心構圖的iPhone XS Max的人像照片時,輕輕松松就能收獲10萬+點贊,但點贊的人群中不一定有多少人能意識到它實際運行時可能存在的卡頓。
小紅書強大的商業閉環能力更是給這場復古之火添上了新柴,用戶被種草后,只需要簡單的幾個跳轉就能到得到二手平臺或專門店鏈接,瞬間完成從“心動”到“行動”的轉化。
相比之下,傳統平臺的硬核測評,盡管內容風格更加偏向于“理性”,但卻往往因過度暴露產品缺點而“拔草”,反倒抑制了消費沖動。
畢竟按照“絕對的理性”來說,下一代產品一定是更好的,人人都是“等等黨”還談什么消費呢?
而對于這些“獲得重生”的過時產品,你可以說它們大多都是為沖動消費所付的“智商稅”,但倘若真的人人保持絕對理性,萬中選一,傳統平臺們一直身處如此嚴酷的商業形式自己又能活多久呢?
03 為什么我們會“想回到過去”?
其實要我來說,這場席卷小紅書的“過時科技”狂熱,更多地是一場對數字時代的集體“反抗”。
撕拉片按下快門后的“不可撤銷”,是對美顏軟件無限撤回、精修到失真的逆反;
3DS任天堂合家歡游戲的樂趣,映射出玩家們對現代網游和3A游戲中玩法枯竭與數值攀比的厭倦。
復古潮另一個更深層的動因,在于它巧妙地模糊了現實的身份階級。
當萬元徠卡哈蘇是財富象征,千元出頭膠片機一樣可以是“品味”的代名詞。
“不是16 ProMax買不起,實在是XSMax更有性價比。”
過時的數碼產品以更親民的價格,讓個性表達擺脫了沉重的消費主義枷鎖。
然而,過時與潮流卻又往往是辯證關系,今天某某產品可以是“復古神器”,明天就有可能變成閑魚也出不去的垃圾。
CCD的爆火到退潮僅兩年,撕拉片、黑莓鍵盤機、iPod Classic輪番登場,又迅速讓位。
當“懷舊”本身被流水線化,誰又猜得準下一個“過氣網紅”是誰?
剝開現象看本質,年輕人狂熱追逐的從來不是科技本身。
當現代智能手機在技術上碾壓一切過往時,卻也在高度集成與同質化中,失落了那份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我們真正懷念并渴望的,或許是那個科技產品還能帶來意外驚喜、承載獨特個性的時代。
而小紅書上的過時科技狂歡,不過是在算法時代洪流中,一次笨拙卻真誠的打撈嘗試。
下一次當你刷到又一款“電子古董”在小紅書上翻紅時,不妨想想:它填補的,或許正是你數字生活中,那塊悄然失落的拼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