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大清貴族如同饕餮一般,啃噬著中原大地上老百姓的“骨血”。
更可怕的是,貴族和大臣只顧打包自己的金銀細軟,卻放任八國聯軍肆意侵擾。
庚子賠款之巨,前所未有,可多年后,為什么這些國家陸陸續續開始退還賠款呢?不過,有一個沒退的,又是哪國呢?
義和團運動
列強侵入我國后,在明朝還是乖乖羊的傳教士終于露出了他們的另一面。
清朝大門被打開后,西方傳教士背靠軍勢支撐,蜂擁而入。
傳教士大肆招攬教民,利用不平等條約,欺壓百姓,侵占田地,搶奪商品市場。
清廷的不作為,地方官員的同流合污,使民間怨聲載道。
老百姓生存艱難,更多的選擇是考武舉人,還有做個鏢師、護院,最不濟也要保護自己不被惡人欺負。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的武館興起,越來越多想要在亂世自保的百姓,聚集到了民間武館。
山東威縣就有這么一個武館,傳承梅花拳,梅花館的館主是武藝精湛的趙三多。
趙三多也是窮苦農民出身,學有所成后,從不依仗武力欺負弱小,而是開館招徒。
天災多發,趙三多經常接濟他人,并有俠客的豪情,甚至敢于幫老百姓對抗官府的剝削,所以趙三多在當地受人敬仰,拳館收徒達到2000多人。
如果不出意外,趙三大概會做一輩子拳師。
當百姓毫無希望之時,往往會寄托于神靈的援助,所以清末的老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可是,鴉片戰爭后,清廷割地賠款,中原大地涌入了大量傳教士。這些傳教士為了通過宗教控制中國的老百姓,聯合當地政府,強拆各地的寺廟,改建教堂。
看著自己的信仰將被推倒,百姓們急了。
山東冠縣梨園屯內,為了保護公產寺廟不被拆除,閻書勤聯合高元祥等18人,阻止拆廟。
當地知府洪用舟得知后,派軍隊壓制閆書勤等人,甚至還給這些人羅織”謀反“罪名。
閆書勤看難以硬碰硬,只好轉為地下,并向趙三多求援。
閆書勤見到趙三多后,深深感到他們幾人的武力值有限,一方面請求拜入趙三多門下,一方面向趙三多說明抗爭的必要性。
望著昏昏欲墜的太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趙三多被閆書勤的想法感動了。
于是,趙三多率領數千名弟子前去支援,奪回寺廟的擁有權。
之后,趙三多組織大家四處抵抗洋人,可是,教會依然在發展壯大。
眼看小打小鬧不能阻止洋人的腳步,和眾人一番商議后,趙三多打起“滅洋”的口號,聯合眾人起義。
當社會秩序崩潰,列強欺侮老百姓時,國將不國,俠以武犯禁,老百姓自發對抗列強。
為了避免牽連到師門,趙三多將組織改為“義和拳”,各地有志之士紛紛響應。
清廷為了維護統治,多次派兵剿滅,義和拳的眾人也開始分散開來,更名為“義和團”,組成一個個小團體作戰,暗中積蓄力量,以圖推翻列強。
義和團起義能像教員那樣,拯救中國嗎?
慈禧西游
自打列強侵入后,清廷對各地逐漸失去掌控,有的地方偷偷縱容義和團發展。
而此時,清廷的掌控者慈禧,卻悠閑地翻著李蓮英的情報。
朝中有些大臣,對她非常不滿,一直想要讓光緒執政,
想著各地方大臣的動態,慈禧笑了,既然大家都不想好,那她就更沒有可顧慮了。
天塌下來,最高個子的慈禧卻并沒有多著急。
列強從海上攻入方便,但是短時間內不會深入腹地。有了義和團這幫炮灰,慈禧悠哉地想著退路,命內務府前往西安,建造行宮,提前準備好西逃的路線。
安排好退路后,慈禧召見了各國的外交官,商議如何換取各自的利益。
甲午海戰之后,越來越多的列強盯上了中國這塊肥美的蛋糕。恰逢義和團起義,四處阻撓破壞列強的計劃,列強要求慈禧剿滅義和團。
當時清廷有兩類人,一類是希望通過聯合義和團對抗列強的,一類是以慈禧為首的貴族派。
這類貴族派,不顧國家危亡,偷偷轉移財產,打算拋下老百姓,逃到別處繼續自己的奢華生活。
但是,無心抵抗列強的清廷貴族和大臣,需要有一支武裝在正面抵抗,好給他們留出時間好好安排退路。
所以,慈禧明面上答應對抗義和團,暗地里也希望義和團幫助抵擋列強。
慈禧和這些外交官虛與委蛇,答應出兵剿滅義和團,暫時穩住了列強。
私下里,慈禧卻對外宣稱已經向列強宣戰,實際并沒有作軍事部署,以此引發全國百姓對列強反抗的熱情。
同時,慈禧大肆鼓吹義和團刀槍不入,讓更多老百姓加入義和團作她的炮灰。
沒過多久,列強看出清廷的不作為,便成立聯合軍,打算剿滅義和團,好讓各國有安穩的環境攫取中華的養分。
當時,聯軍統帥西摩爾率領2000多人,向北京進軍,遭到了清軍和義和團的阻擊。正是這次阻擊,讓列強看到了中國只有地方武裝,國家并沒有組織有效的反擊。
此事后,列強集聚十一國之力,由英法美俄八國牽頭,以義和團干擾各國和平發展為由頭,攻入北京。
聽說天津陷落后,還想靠著義和團再掙扎一下的慈禧,果斷剪掉留了多年的指甲,裝扮成平民,開始西逃。
華北各地區都在積極抵抗列強,可慈禧卻已安穩抵達西安。
抵達西安的慈禧,依然沒有想著怎么振興中華,繼續自己奢靡的生活。慈禧擴建園林粉飾衰敗,仍然保持每日百道菜的規格,甚至有心情仿建農家樂,自我欺騙,假裝西逃之行只是為了享受田園生活。
可笑的慈禧貪戀權位,更是在之后,讓老百姓背負了巨額的債務。
辛丑條約
起初,慈禧想要利用義和團,采用了招撫的策略。
可是,隨著八國聯軍的侵入,逃到西安的慈禧又開始害怕列強懲罰她,便將一切罪責歸到義和團頭上,下旨除掉義和團,于是,清軍開始聯合列強圍獵義和團。
很多起義軍被原本的戰友殺害。義和團運動宣告失敗。
慈禧擔心權力被列強奪走,不敢回北京主持工作。同時,為了獲得列強的原諒,慈禧還下旨懲處了支持義和團的載勛、溥靜等大臣。
慈禧安排李鴻章出面協調與列強的談判,經過幾個月的談判,慈禧居然接受了列強提出的所有談判條件,簽訂了《辛丑條約》。
可能是意識到即將滅亡,清廷破罐子破摔。如何保命以及保存自己的財產,成了這些清朝貴族和大臣的主要目的,所以辛丑條約幾乎全盤接受。
辛丑條約單是賠款一項,又稱庚子賠款,本息高達10多億兩白銀。清廷又將這一切壓力通過各種手段轉嫁到百姓身上。
國家弱小就要人人拿捏,當別的國家都還在想著如何侵占土地時,美國卻另辟蹊徑,打算通過另一種方式侵入我國。
看似經過幾年的艱難談判,梁誠終于讓美國同意了退回賠款的事宜。可是,美國的條件是教育資源置換,將中國的人才,引進到美國,接受美國的教育。
在梁誠的辛苦談判下,美國出資建立“清華學堂”,成為留美預備學校。另外還利用庚子退款,建立其他12所教會大學。
通過嚴格西化的課程和復雜的篩選條件,將一批批留學生送入美國,之后不想回國的就留下來,想回國的帶著外國的知識回了國,方便交流學習。
美國放棄賠款后,各國也都想著如何將賠款轉化為更實際的東西。
一戰爆發后,中國加入協約國,戰斗勝利后,中國停止了對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的賠款。
蘇俄十月革命勝利后,為了獲得周邊國家的支持,蘇俄也同樣宣布放棄中國所欠的庚子賠款。
法國、意大利、比利時提出以金還款的條件,可是由于中國忽略了匯率的問題,讓這些國家又大賺一筆。
各個國家都通過各種方法退還了賠款,可是日本一直沒找到更好的方案替代,所以始終堅持不退款。
不過,幾年以后,日本學習美國的做法, 將這筆賠款用于教育。
但是,很快日本又成立了另一項法案,這部分退款需要日本決定它的用途,典型的既要又要。
日本反反復復,好在最終有教員,將他們趕出了中國。
結語
八國聯軍侵華,敲碎了中國的臉面;《辛丑條約》,吸食著國人的骨血。
列強對庚子賠款的變相操作,證明了弱國無外交。好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教員這位偉人,讓中國人民再次站了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