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7月7日)我們將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的到來標志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最熱的三伏天要來了。
小暑正值盛夏,氣候呈現高溫、高濕的特點。值此時節,該注意哪些健康問題?
小暑時節要注意養護兩個臟腑——心和脾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林蘭:心在中醫理論中屬火,其氣通于夏。也就是說,在夏天陽氣非常亢盛的時候,我們的心氣也容易過旺,因此很容易出現心情煩躁,甚至睡眠不好等癥狀,尤其是對于有一些基礎性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講。 脾在中醫理論中是屬土,喜燥惡濕。小暑這段時間,天氣濕熱較重,易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腹脹、食欲不振等問題。因此這段時期應固護脾胃。
脾虛濕重按揉陰陵泉,每天按揉陰陵泉穴可以利水除濕,調理三焦。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林蘭: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的凹陷處。點按本穴能促進脾胃運化,預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小暑節氣 心腦血管養護要點
很多人認為,心腦血管疾病容易發生在秋冬季,但實際上在夏季也不少見。小暑時節高溫濕熱,人體氣血運行加快,心腦血管負擔加重,易誘心梗、腦卒中等急癥。那么關于小暑節氣心腦血管的養護該注意點啥?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解讀。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冠心病一病區主任 宋雷:這種高溫高濕的天氣,不利于人的睡眠,尤其再加上熬夜,都會造成我們內環境的紊亂,也會增加我們心腦疾病發生的風險。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在這些高溫的天氣,我們容易貪涼,空調開得很低,或者愿意吃一些特別冷或冰的食物。冷熱交替或者冰冷的食物刺激,也會誘發心血管系統痙攣,血管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一過性收縮,也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的疾病風險。
高溫天氣下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做好以下幾點。
切莫“貪涼”
空調使用有講究,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一般室內溫度設定在28℃左右,避免冷風直吹。這一點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
飲食宜清淡
高溫天氣切莫暴飲暴食,容易引發胃腸不適,導致胃疼和腹瀉等,嚴重者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意外。建議增加新鮮蔬果和全谷類的比例。
運動要適度
盡量不要在高溫環境下做劇烈運動,以身體感覺不到明顯疲勞為度,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出汗多時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避免脫水。
小暑節氣 關注皮膚健康
小暑節氣紫外線增強以及濕熱環境易導致濕疹、皮炎、痱子等皮膚問題高發。關于小暑節氣皮膚問題,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解讀。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于彬:首先從清潔開始,大家洗澡的次數也相應增加,每天可以選擇1到2次,每次不見得都用沐浴液,大家可以選擇一天用一次,建議選擇弱酸性的,不建議選擇像硫磺皂這些比較強烈的,因為這樣會加重皮膚干燥,皮膚瘙癢也會明顯。洗澡時的水溫不建議過高,一般選擇38℃到40℃為宜。洗完澡以后,也建議大家涂一些輕薄的護膚品,不建議用霜類或者是膏劑等比較厚的。
小暑節氣這些健康問題要注意
防中暑感冒,常飲藿香正氣水,對嗎?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 黃燁:不是所有中暑的人都適合吃藿香正氣水或藿香正氣丸。比如說天氣特別熱,夏天我們吹了空調,或者洗了一次冷水澡,吃一些冷飲,吃一些瓜果,那么這些寒氣困到我們脾胃,相當于就是寒濕困脾胃,然后引起了一些胃腸道的癥狀,比如說會有一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這種低熱乏力這種癥狀,才適合吃藿香正氣水或藿香正氣丸。如果這種大汗淋漓,高熱持續不退的人吃了藿香正氣水,可能會引起高熱進一步加重。
夏季出汗多,多喝飲料補糖補鹽,對嗎?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林蘭:不一定對。夏天容易出汗,容易引起機體電解質紊亂,應該多補充鹽水是可以的,但不能過量。如果過量補充鹽水會增加心腎負擔。如果過度飲用含糖飲料會引起身體糖代謝的紊亂,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