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蘇河兩岸憶抗戰”系列講座第五講“圖像記憶中的戰時蘇州河”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舉行。歷史學博士、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館員賈銘宇應邀主講,帶領現場聽眾重回戰火紛飛的蘇州河畔,感受軍民抗爭的壯烈與城市創傷的悲愴。
講座伊始,賈銘宇通過一組歷史影像展現了蘇州河的戰前風貌。
其中,1907年外國攝影師拍攝的外白渡橋鋼桁架施工現場,展現了近代上海開埠后東西方文明的碰撞;20世紀20年代的河濱大樓與中央市場照片,鋪陳出蘇州河沿岸從租界現代化建筑到華界商業繁榮的多元圖景。畫家浩雄的《西蘇州河邊的兩棲生活者》(1936年)以細膩筆觸捕捉了兩岸居民的日常生活,而《蘇州河夜景》(1925年)則以光影交織的視覺效果,還原了這條“東方名景”曾經的璀璨。
賈銘宇還以上海圖書館藏抗戰歷史圖像文獻資料為經緯,重點講述了兩次淞滬抗戰中蘇州河的戰略地位。
比如,張云喬的版畫《血戰寶山路》以黑白分明的畫面,再現了中國軍人在寶山鐵路口筑起血肉防線的悲壯場景;《良友》畫報的紀實攝影,記錄下謝晉元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歷史瞬間以及蘇州河畔民眾自發觀戰、運送物資的動人畫面。賈銘宇指出,蘇州河畔的抗戰不僅是軍隊的戰斗,更是全民參與的民族抗爭,歌曲《募寒衣》、版畫《飛將軍閻海文》等作品,均以藝術形式傳遞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抗戰精神,“以蘇州河為元素的影像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以視覺形式承載上海抗戰記憶和民族精神的載體,對于中國近現代視覺文化的大眾傳播也起到了積極的啟蒙作用。”
“蘇河兩岸憶抗戰”系列講座由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靜安區圖書館、上海炎黃文化宣講團承辦,旨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記者:邢蓓琳
圖片:邢蓓琳
視頻:樓英俊
編輯:葉蘋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