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次的日本參議院大選正如火如荼,驕陽之下大汗淋漓,各政黨候選人也站在街頭拼命演說,希望給自己多拉上一票。在這一場大選中,一個名為“參政黨”的新興右翼政黨正迅速嶄露頭角,引起日本社會的關注與擔憂。
2020年4月成立以來,參政黨以“日本人ファースト”(日本人優先)為政治口號,憑借強烈的保守主義色彩和對傳統日本價值的推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從2022年參議院選舉獲得177萬票,到2024年眾議院選舉拿下3個議席,再到2025年6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首次贏得3席,迅速崛起的參政黨,其勢頭不可小覷。
參政黨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政黨,它有什么來歷與背景呢?
參政黨的創始人神谷宗幣(上圖)今年47歲,出生于福井縣,父親經營一家小超市。他畢業于關西大學文學部,曾去加拿大短期留學學習英語,后用了8個月時間走了世界許多國家,以此感覺到必須對日本年輕人的意識進行改革?;貒?,他先后擔任英語和世界史的高中教師。2004年,他回到關西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2007年,神谷獲得博士學位后,競選大阪府吹田市議會議員,并一舉當選。2010年,他組建“關西州政治家聯盟”,并擔任聯盟會長,同時還組建了全國性的政治組織“龍馬項目”,通過這一組織,建立了與各地議員和市長們的政治家關系網。同年,他還加入預備役自衛隊,擔任三等陸曹(陸軍少尉)。此后,他通過SNS與YouTube等視頻平臺,宣傳自己的政治理念。
2020年,他以“沒有想投票的政黨,那就自己從零開始創建”為口號,動員了一批積極的擁護者和同志者正式成立了“參政黨”。短短五年,它從一個邊緣政治團體成長為擁有5名國會議員、150名地方議員的國家政黨。否定日本侵略歷史的原日本自衛隊航空幕僚長(空軍司令)田母神俊雄是該黨的幕后顧問。2025年5月,參政黨議員團集體參拜了靖國神社(下圖)。
參政黨的支持者中,既有對全球化浪潮下日本傳統文化流失的擔憂者,也有對經濟壓力和外來移民問題感到不安的普通市民。一位66歲的女性支持者提到,她曾在德國生活,因移民問題感到恐懼,因此支持參政黨“限制外國人”的主張。另一位54歲的男性則表示,自己雖然還沒有遭遇過不愉快的經歷,但對“外國人可能引發的混亂”感到不安。這些聲音反映了參政黨成功捕捉了部分日本民眾對社會變遷的焦慮。
此外,參政黨的宣傳策略也功不可沒。它通過YouTube、街頭演說和“參政黨集會”等活動,直接與民眾互動,營造“共同創造政治”的參與感。神谷宗幣在街頭演說中常以平實的語言,直指“外國人犯罪”或“日本主權受威脅”等問題,盡管有時缺乏具體數據支撐,但這種直白的話語風格卻能迅速點燃聽眾的情緒。
參政黨的街頭演說,旁聽者人山人海。
參政黨的核心理念是“日本の國益を守り、世界に大調和を生む”(守護日本國益,創造世界大和諧)。其政策圍繞三大重點展開:教育、食與健康、以及國家主權。以下是其主要主張的梳理:
1,教育改革:參政黨主張摒棄“自虐史觀”,提倡培養對日本歷史和文化的自豪感。他們希望通過教育灌輸“鄉土愛”和“家族愛”,強調“學習力”而非單純的學力。提出恢復明治時代的《教育勅語》,并將日本神話納入教學內容,以強化民族認同感。
2,食品與健康:參政黨反對化學物質依賴的食品和醫療,倡導循環型農業和自然療法。他們提出“食料自給率100%”的目標,強調糧食安全,并要求改善學校供餐質量,減少進口食品依賴。
3,國家主權:參政黨強烈反對外資進入日本基礎設施領域,主張限制外國人購買土地,并加強對“外國人犯罪”的監管。他們還提出停止向外國人發放生活保護金,反對夫婦不同姓改革,反對同性婚姻,強調傳統家庭觀念。
4,經濟與社會政策:參政黨承諾通過逐步廢除消費稅、調整社會保險費來降低國民負擔,同時推動“國民就業優先”而非依賴移民勞動力。他們還提出“都民稅50%減稅”等吸引選民的口號。
這些主張看似雜糅,卻精準地回應了部分日本民眾對全球化、經濟壓力和文化認同的關切。尤其是在疫情后經濟復蘇緩慢、物價上漲的背景下,參政黨的“減稅”“反外資”口號顯得格外吸引人。
參政黨岡山縣支部的黨員們
2025年5月,參政黨公布了“新日本憲法(構想案)”,這一草案因其復古色彩和對現代憲政原則的顛覆引發了廣泛爭議。以下是其主要內容:
1,天皇至上:草案規定“日本は天皇のしらす君民一體の國家”(日本是天皇統治的君民一體國家),將天皇置于國家統治的中心地位,明確其為“國體”的核心。天皇有權制定元號,“君が代”和“日章旗”被定為國歌和國旗。
2,國民主權與人權的淡化:草案中沒有“國民主權”和“基本人權”的表述,僅規定“國は、主権を有し”(國家擁有主權)。國民被賦予“守護日本”的義務,而非享有明確的權利。平等和信教自由等人權條款被省略。
3,家族與傳統:草案強調“家族是社會基礎”,婚姻以“男女結合”為基礎,規定夫婦同姓,反對同性婚姻。國民資格被嚴格限定為“父母之一為日本人”“以日語為母語”“熱愛日本”,外國人被明確排除在參政權之外。
4,自衛軍與教育:草案取消了現行憲法的和平主義條款,規定設立“自衛軍”,由內閣總理大臣直接指揮,參與戰爭無需閣議決定。教育方面,學校必須教授《教育勅語》和日本神話,強化民族主義教育。
5,對媒體實行監管:草案要求媒體“公平報道國家政策”,變相限制新聞自由。
這一憲法構想被批評為“立憲主義缺失”和“內容幼稚”。法政大學教授上西充子指出,“日本人優先”本質上是“對外國人排斥”,違背了現代社會的多元價值。政治學者安野修右則認為,參政黨的支持者多為對自民黨不滿但又傾向保守的選民,他們將參政黨視為“更純粹的保守替代品”。
參政黨海報,明確提出“日本人優先”的宗旨。
參政黨的崛起,反映了日本社會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它通過“日本人優先”的口號,喚起了部分民眾對傳統價值的懷念。另一方面,其排外傾向和對天皇制的極端推崇,也引發了關于民主倒退的擔憂。支持者中不乏因個人經歷或社會不安而被其話語打動的人,但參政黨在演說中常缺乏數據支撐,更多依靠情緒動員,這使其政策的可行性備受質疑。
參政黨的成功還得益于其靈活的組織方式。不同于傳統政黨的自上而下管理,參政黨鼓勵地方自主策劃活動,甚至允許支持者在街頭演說中即興發揮。這種“草根”風格讓支持者感到自己是“政治的參與者”,而非單純的投票者。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了風險:過于激進的言論可能進一步撕裂社會。
7月2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的各政黨領導人討論會上,參政黨主席神谷宗幣與自民黨總裁石破茂首相一起坐在討論臺上,在全國電視直播中,顯示了這一右翼政黨的存在感。
討論會上,各政黨領導人的合影(左一為參政黨主席神谷宗幣)
參政黨已經推舉了45名候選人參加參議院大選,這一候選人數僅次于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在7月20日的投票中,參政黨的目標是獲得6個議席。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參政黨在日本國會,將擁有11名國會議員,僅次于已有103年歷史的日本共產黨,成為日本第七大政黨。
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右翼政黨紛紛奪取政權的背景下,日本參政黨的迅速崛起,是否也意味著日本社會加速了向右轉的步伐?這一次的參議院大選,非常值得矚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