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石破茂飛往美國,他的目標只有一個:說服那個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把高高舉起的關稅大棒,對日本輕輕放下。
石破茂很懂生意人的心思,談感情傷錢,不如直接上籌碼,他帶去的籌碼叫“安全”,在特朗普面前,他把“中國威脅論”翻來覆去地講,每一個字都敲在鼓點上:東海、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
石破茂覺得,用幾句硬話,就能換來真金白銀的經濟利益,可他算錯了一點:特朗普從來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對手。
對于日本扮演“亞洲小北約”的熱情,特朗普照單全收,笑納了這份安全大禮,但一談到錢,尤其是關稅,特朗普直接變臉了。
結果石破茂幾乎是空著手回到了東京,好處沒撈著,反而因為在美國那番表演,把最重要的鄰居中國得罪得不輕,也導致他心心念念的訪華邀請化為泡影。
中國遞來的橄欖枝
美國的冷風還沒吹散,東京卻迎來了一絲意外的暖意,6月底,中國海關總署一紙公告,讓日本水產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全面暫停一年多的日本水產品,有條件地恢復進口了。
全世界都知道,2023年日本頂著巨大的壓力,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中方隨即反制,一刀切斷了所有日本水產品的進口通路,日本對華海鮮出口額一夜之間開始下跌。
從岸田文雄到石破茂,兩任首相在國際上喊話、交涉,畢竟國內經濟可不是小問題,可現在中國給出橄欖枝,但日本能不能抓住還是問題。
雖然日本政府一度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和國際輿論爭取,但效果有限,岸田文雄和石破茂等首相都急于想要恢復出口,因為國內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
盡管中國的公告給出了“機會”,能否成功恢復水產品出口,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當然恢復進口并不意味著日本水產品可以自由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的海關給出了幾個明確的條件,福島及周邊十個受災地區的水產產品仍然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這意味著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區及周邊的水產依然被“拉黑”,繼續禁運。
想要恢復出口的日本企業需要重新注冊資質,此前的所有注冊和資格都作廢,每一家公司必須從零開始申請,手續繁瑣,要求嚴格,符合所有標準才能重新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資格。
所有出口的水產品必須提供“雙證”,每批貨物必須附帶兩個官方證明文件:一個是“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另一個是“原產地證明”,這兩個證明文件必須都齊全,缺一不可。
所有通過的水產品還將面臨嚴格的抽檢,中國海關會仔細檢查每一批貨物,確保每一項檢測標準都符合要求,一旦發現任何問題,立刻關停進口。
這一次中國的“部分解禁”可以說是給了石破茂和日本政府一個外交機會,也給了他向國內漁民交代的一個臺階,但他同時也把巨大的責任直接甩給了日本:食品安全的責任完全由日本政府承擔,不能再讓中國背鍋。
日本債務飆升
石破茂為何要在美國賭那么大?為什么他對中國遞出的帶刺橄欖枝那么渴望?原因很簡單:日本的經濟形勢真的非常糟糕,石破茂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日本的財政狀況,數字讓人震驚,日本的政府債務已經超過了1330萬億日元,相當于日本一年GDP的2.6倍,意味著日本的財政狀況相當危急。
更讓人震驚的是,根據2025年的財政預算,僅僅用來償還債務的支出就比日本的防衛預算還要高出三倍。
在這時候,日本的經濟幾乎停滯不前,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下降,實際工資已經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民眾的錢包正在縮水,隨著經濟的萎縮,民眾的負擔加重,社會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
正當日本的財政狀況一片緊張時,美國遞給了日本一張更加沉重的“賬單”,美國的鷹派人物,特別是被提名為國防部副部長的科爾比,明確要求日本將防衛費提升到GDP的3%。
如果這個要求被接受,那么日本每年必須額外擠出10萬億日元,這對日本來說,是個非常大的負擔,幾乎無法承受。
面對這個要求,日本的政府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么提高稅收,要么削減民生福利,無論哪條路,都會讓石破茂的支持基礎動搖,特別是在當下的情況,增加稅負或者減少民生支出肯定會激起民眾的不滿,影響執政基礎。
在這種壓力下,石破茂開始表現出強硬的一面,他公開表示:“日本的防衛費由日本自己決定,不是別人說多少就多少”。
這句話不僅是在回應美國的壓力,更是在向國內民眾傳達一個信息,日本的經濟困境并非由外部因素完全決定,必須要有更獨立的決策權。
石破茂不想一味依賴美國,但日本的經濟和財政危機使得他不得不在外交和國內經濟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石破茂進退兩難
石破茂的外交動作看似搖擺不定,實際上每一步都充滿了現實的壓力,他既要向美國展示自己對美日同盟的忠誠,又希望在中國市場中分一杯羹。
石破茂的一方面,向美國資本示好,許諾日本將投資上萬億,表示希望和美國一起進入一個“黃金時代”,這種說法背后,是他對美國防衛依賴的表態。
同時他也并沒有忽視中國市場的潛力,日本水產品的解禁,正是他在努力撬開中國市場的大門,他想通過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實現日本的經濟復興,同時保持與美國的關系,以此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
可是世界上并沒有完全完美的解決方案,在經濟和安全面臨兩難時,石破茂最終選擇了更加依賴美國的防衛戰略。
6月底,石破茂在防衛省會議上,再次公開表示,東亞局勢可能面臨類似烏克蘭的地緣沖突,他警告必須強化日本的“反擊能力”,這是石破茂在美國壓力下作出的應對,站在了美國這一方。
石破茂的防衛大臣中谷元則進一步明確了日本在這一戰略中的角色,他提出要加強與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的“四方安全對話”,并且要將菲律賓拉進這個合作框架,力圖構建一個橫跨東海和南海的“單一戰區”防線。
這種組合拳的背后,不僅是為了增強防衛能力,更是日本對美國的“忠誠”,即便經濟上有壓力,也不能放棄安全合作的根基。
這場外交操作,更多是為了讓美國看到,盡管日本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但在安全問題上,日本仍然是美國最堅定的伙伴,通過這些動作,石破茂無聲地表達了:即使經濟上要作出妥協,在安全上,他依然會緊緊跟隨美國。
表面上的團結
石破茂和日本的外交立場,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棋局,但實際情況遠比想象中的復雜。
美國對其盟友的要求,似乎總是在不斷加碼,特別是在經濟方面,美國不僅對日本汽車施加關稅威脅,還要求盟國在防務上多出錢、多出力,雖然表面上看似同盟關系緊密,但背后的裂痕并不小。
美國一方面要求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盟國加強防衛支出,另一方面又時不時在經濟領域施壓,尤其是對日本車企的關稅威脅始終沒有松動。
與此同時,印度在與美國的合作中,時不時因人權等問題與美國發生公開對抗,這樣的分歧無疑讓美國在聯合聲明中喊出的“共同應對經濟脅迫”的話,顯得有些不真誠。
表面上是為了共同對付中國,私下里每個國家都在權衡自己的經濟利益,誰也不愿意與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疏遠。
“四方安全對話”聯盟雖然在表面上鼓吹合作,卻始終未能完全解決各國內部的利益矛盾,安全的合作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緊密,因為每個國家都在平衡與中國的貿易關系。
在東亞,尤其是中國的崛起讓整個地區的安全形勢愈發復雜,在2025年,東亞將面臨更多的試探和誤判,國家間的連鎖反應可能讓局勢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中國即將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所展示的強大力量,給人一種明確的信號——中國的安全與發展不會輕易被忽視。
參考信源
紅餐網2025-07-01: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日料行業迎來新機遇?
新黃河2025-06-30:石破茂政府陷入內外交困窘境
澎湃新聞2025-07-02:美日印澳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確保供應鏈安全和多元化
京報網2025-06-21:日本怒了
界面新聞2025-06-29:海關總署: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