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運河的波光遇見《西游記》的奇幻,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在“運河之都”淮安璀璨綻放。繼紹興站圓滿啟幕后,2025“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7月5日在江蘇淮安再次續航。本次活動以“淮上文瀾西游夢長”為主題,通過名家文化座談、沉浸式城市漫游、鈐印大運河長卷、運河主題文化市集等四大創新板塊,立體演繹運河文化與西游IP的深度共鳴,吸引了來自全國的文化學者、游客及線上120余萬觀眾共赴這場文化之約。
圖說:“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第二站落地淮安市圖書館舉辦
鈐印長卷:南北文脈的千年對話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首都圖書館、南京圖書館聯合主辦,淮安市圖書館承辦,北京青年報協辦。首都圖書館副館長謝鵬、南京圖書館副館長丁勇、淮安市圖書館館長郁建偉等領導出席活動,共同為運河文化長卷鈐印,象征南北文脈的交融與傳承。
圖說:首都圖書館副館長謝鵬(右二)、南京圖書館副館長丁勇(左二)共印大運河長卷
南北圖書館的對話離不開書籍文獻的交流。淮安站特設贈書環節中,首都圖書館贈予淮安的《詩經》《如是京華》《京華舊影》,恰似三把鑰匙——一部穿越三千年的詩歌總集,兩冊描摹北京風華的珍貴畫卷,將燕京的文脈精魂匯入運河南流。而淮安回贈的《緣念淮安》《余丁地》《源鄉》《淮安運河文化志》,則是一組立體的人文拼圖:從個人記憶到集體鄉愁,從文學想象到學術考據,四部作品共同勾勒出“運河之都”的肌理與情懷。
名家論道:解碼西游的運河基因
活動現場,氣勢磅礴的誦讀表演《擊水而歌》,令淮安的水韻風華與《西游記》的奇幻意境交相輝映,瞬間點燃氛圍。
隨后,“淮上文瀾西游夢長——淮安大運河的千年文脈”文化座談成為全場焦點。淮陰師范學院教授、《西游記》研究專家蔡鐵鷹,河北大學教授韓田鹿,人民電競副秘書長周曄,揚州大學教授李徽昭等四位嘉賓,圍繞“《西游記》鮮為人知的運河血脈”“孫悟空從淮河水怪到賽博大圣的前世今生”“運河與《西游記》的共生發展和國際傳播”“文旅融合中經典名著和大運河的新生機”等四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文化訪談由李徽昭教授主持。他提到當下的運河文化充滿了年輕現代氣息。過去人們看大運河是看運河邊的遺址公園和河流,而“大運河文化閱讀行”主題活動以嶄新視角,讓閱讀跟運河發生關系,使其獨特的文脈傳承得以深度呈現。
蔡鐵鷹教授結合新著《大運河與〈西游記〉》指出,《西游記》不僅是文學巨著,更是運河文化千年積淀的產物。吳承恩生于淮安運河畔,將淮海地區的民間傳說、市井文化融入創作——從唐僧的“江流兒”身世到觀音得道的泗州古城傳說,無不彰顯運河對作品的深刻影響。韓田鹿教授進一步闡釋,吳承恩以其獨特的想象力與幽默感,賦予運河文化鮮活的生命力,使淮安文脈借由《西游記》走向世界。最新發售的《黑神話悟空》官方手辦在現場驚艷亮相:黑神話悟空大圣金甲套裝的1/6可動人偶,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點翠飛龍釬、如意金箍棒等栩栩如生。
嘉賓們追溯孫悟空的文化原型,揭秘其與淮河水怪“無支祁”的淵源。蔡鐵鷹教授指出,唐代黃河奪淮引發的水患,催生了無支祁興風作浪的傳說,這一形象經民間演繹,逐漸融入孫悟空的性格特質,形成“魔性”與“反抗精神”的文化基因。韓田鹿教授講述,孫悟空身上有典型的市民、江湖游民特征。他走江湖時的機警,如躲過蜈蚣精的毒茶,與武松躲過孫二娘的毒酒如出一轍。這種見多識廣、隨機應變的特質,正是運河沿岸市井生活的寫照。周曄副秘書長強調,孫悟空形象的轉變,從文學到影視、游戲,每一次重構都是時代精神的投射,“今天的黑悟空兼具創傷記憶、技術隱喻與審美異化,體現的是數字時代人們對自我身份、情感歸屬乃至虛實邊界的重新思考。”數字技術讓“賽博大圣”成為可能,但其內核始終是人們對自由、勇氣的追求。他還結合熱門游戲《黑神話:悟空》,分享玩家挖掘的“淮安榷關”元素,展現經典IP在數字時代的新生。
面對短視頻、國潮等新興媒介,嘉賓們探討如何以《西游記》為橋梁,創新講述運河故事。蔡鐵鷹強調“傳承需與創新并重”,韓田鹿提出深挖《西游記》所蘊含的生長性文化要素,周曄則建議通過技術賦能構建一個可以更真實、更深刻“重走西行路”的精神世界。
圍繞運河文化與《西游記》IP的文旅開發,嘉賓們呼吁避免“打卡式”淺層利用,倡導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技術等方式,實現經典IP的深度轉化。除了通過詩詞、史料、碑刻來回望歷史,現在年輕人也可以通過游戲、互動展覽、角色重塑,成為文化的“再創造者”。而運河沿岸城市開展文旅內容植入時,也將有更明確的方向:不把傳統當作教材,要把它做成一個“開放世界”。
多維體驗: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
當天,淮安市圖書館活動現場還特設運河主題文化市集。首都圖書館、淮安市圖書館、中國古建筑博物館等單位的眾多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作品進行展出,其中不乏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超級斷貨王”。市集還開設了互動打卡活動,為現場讀者提供“共印大運河長卷”同款迷你版印章,讓讀者把千年運河的智慧“印”回家。
圖說:“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城市漫游從淮安市圖書館啟程
為“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淮安站獨家定制的城市漫游活動也同步展開。在文史研究者朱天羽和北京人民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吳子夜引領下,熱心參與者探索中軸線上的總督漕運部院遺址;走進中國漕運博物館,追溯古代漕運的歷史與文化;沿湖嘴大街漫步,聆聽鹽商故事;走訪吳承恩故居,探尋《西游記》與淮安地方文化的聯系;從御碼頭乘運河畫舫至清江大閘,重溫當年漕糧所必經的咽喉要道;走訪熱播劇《北上》故事發源地,打卡煥發年輕活力的百年老街“花街”。
圖說:聽文史研究者朱天羽講解“中國漕運博物館”
圖說:探訪下河古鎮,在文煥橋上聽著大運河的故事
圖說:俯瞰“清江大閘”
圖說:里運河上話淮安運河
在行走中閱讀經典,在閱讀中見證歷史。
隨著漫游淮安收尾,“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淮安站線下活動圓滿落幕,更多讀者可以繼續用鏡頭記錄淮安的運河故事與西游傳奇,在抖音平臺參與首都圖書館發起的“#印象運河,由你發聲”短視頻大賽。淮安站活動以《西游記》為棱鏡,折射出大運河作為“活態文化遺產”的永恒魅力——它既是流淌千年的水上通衢,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創新舞臺。由大運河沿線八省市圖書館共同主辦的“大運河文化閱讀行”將奔赴安徽淮北,繼續深挖運河文化的寶藏,看古老文化如何在新時代乘風破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文杰
編輯/周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