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固性塑料因其優異的機械性能和化學穩定性,在航空、汽車、風電葉片及電子封裝等領域廣泛應用,全球年產量超過6500萬噸。然而,其永久交聯的聚合物網絡導致再加工與回收極其困難,引發嚴重的環境、能源和資源危機。近年來,動態共價鍵技術雖賦予熱固性塑料可再加工性,但高交聯密度仍存在兩大瓶頸:一是材料在橡膠態脆性大,無法承受大變形;二是交聯網絡自由體積小,應力松弛速率緩慢(如環氧-酸酐體系需數小時完成松弛)。傳統化學改性方案僅適用于特定材料體系,亟需普適性新方法實現脆性熱固性塑料的高效重塑。
西安交通大學王鐵軍教授團隊提出一種力化學編程策略,通過結合鍵交換反應(BER)與粘彈性理論,首次建立了脆性熱固性塑料應力松弛因子(Rσ)與重塑梁形狀保持率(f)的理論模型。基于此模型,團隊開發出部分形狀保持法(顯著縮短重塑時間)和分步松弛法(突破材料彈性斷裂應變極限),并結合有限元計算指導復雜結構的分步編程變形。該工作實現了脆性熱固性塑料的高效柔性重塑,為復雜結構制造開辟新路徑。相關論文以“Large-Deformed Reshaping of Brittle Thermosets via Mechanochemical Programming”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重塑機制與理論驗證
圖1 揭示了力化學重塑的核心機制:將平板加熱至拓撲凍結轉變溫度( Tv = 180 ℃)以上彎曲成弧,約束模具中激活BER反應(斷裂舊鍵/形成新鍵),釋放約束后獲得永久曲率。材料在180°C時斷裂應變僅8%(圖1b),但BER誘導的應力松弛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圖1c)。團隊創新性地將標準線性固體模型與BER單元結合,構建本構方程(公式1),精確預測應力松弛行為(圖1c擬合曲線),并定義應力松弛因子 Rσ=(1?σ/σ0 ) × 100 %(公式3)。
圖1.脆性熱固性塑料力化學重塑的通用過程。
系統實驗驗證理論
圖2a-c顯示,在180–220°C范圍內,更高溫度和更長浸泡時間可提升重塑曲率 κ1和形狀保持率 f,且 f與 Rσ呈線性正相關(圖2c)。尤為關鍵的是,材料厚度不影響形狀保持率——1 mm、2 mm和3 mm樣品在相同條件下彎曲后, f值高度一致(圖3a-b)。這是因為BER應力松弛與初始應力無關(圖3c:0.5%–1.5%應變下的松弛曲線重合)。
圖2.浸泡時間和溫度對脆性熱固性塑料重塑的影響。
圖3.樣品厚度對脆性熱固性塑料重塑的影響。
高效與極限重塑技術
圖4 提出部分形狀保持法以突破時間瓶頸。傳統完全形狀保持( f=100%)在180°C需483分鐘;而新策略通過施加過量彎曲(曲率 κ0′= 0.037 mm?1)后短時松弛實現50%形狀保持( f = 50 %),時間縮短93.5%(180°C僅需31分鐘)。若升至220°C,時間可進一步壓縮至8分鐘(圖4c-e)。該方法僅需單一模具即可實現多目標曲率,大幅降低經濟成本。
圖4.用于快速重塑脆性熱固性塑料的部分形狀保持策略。
分步松弛法
圖5a展示累積塑性變形過程:首次拉伸4%并松弛2小時后,二次拉伸以初始變形后狀態為參考,逐步突破材料8%的斷裂應變極限。力學測試表明,分步編程后材料模量(2.03→1.87 GPa)和強度(68.8→59 MPa)的降低主要源于熱降解(圖5b-d),但性能仍處可接受范圍。 圖6-7 結合有限元計算指導復雜結構重塑。通過控制每步最大應力(花形結構<1 MPa,圖6a;厚板<0.6 MPa,圖7a),團隊成功將平板分步轉化為3D花形結構(兩步編程)和6.5 mm厚拱形板(五步編程)。直接大變形會導致脆性斷裂(圖6b右),而分步法則保持結構完整性,有限元預測與實驗結果高度吻合(圖6b, 7b)。
圖5.用于脆性熱固性塑料大變形重塑的分步松弛策略。
圖6.通過兩步編程從平板結構創建花形結構。
圖7.通過五步編程將厚脆性熱固性塑料板(厚度6.5 mm)分步重塑為拱形。
總結與展望
該研究建立的 Rσ-f定量映射模型,為脆性熱固性塑料重塑提供了普適理論框架。部分形狀保持法將重塑時間從20小時縮短至8分鐘,分步松弛法則突破材料變形極限,實現超彈性斷裂應變的大變形。結合有限元指導的編程路徑,團隊成功制造出花形、拱形等復雜結構。這項力化學編程策略不僅解決了脆性熱固性塑料難以回收的難題,更為其在柔性電子、智能結構等領域的應用鋪平道路。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